![]()
导读
全球LED行业的领头羊,包括飞利浦在内的排名前十的照明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不到10%,相比之下,在印度仅飞利浦照明一个品牌就占到30%,这也说明中国的LED企业非常多,并且销售渠道混乱。由于竞争对手众多,各照明企业的渠道张力也要时刻经受考验。那么,飞利浦照明目前在国内的渠道情况如何,近年所做出的一系列动作是否能产生足够积极的渠道影响呢?
2014年9月飞利浦宣布,将把总部分拆为两家公司,一家从事医疗健康与家电的融合业务(HealthTech),另一家从事照明另一家从事照明解决方案(Lighting Solution)业务。打算把全球着名的照明部门分拆成独立的公司打算把全球着名的飞利浦照明事业部分拆成独立的公司。
“目前照明行业目前正处于灯泡发明以来的最大转折期。”飞利浦CEO万豪敦(Frans van Houten)强调:将飞利浦照明业务分拆为独立的公司,意味着LED照明正在快速进入普及期。
虽然LED照明市场因替换白炽灯泡及荧光灯而不断扩大,但飞利浦与凭借低价武器发起攻势的亚洲企业之间也展开了日益激烈的竞争。飞利浦将会向“提供解决方案”而不只是提供设备单品的企业转型。而且,“还将会构建生态系统还将构建智能互联生态系统,作为领头羊占据核心地位”。
而飞利浦在日前发布的2014年年报中指出:2014年全年照明方面销售额为69亿欧元(约合488亿人民币)。其中,照明光源和电子类占59%,专业照明解决方案占35%,消费类灯具占6%。
此外,飞利浦照明在客户细分方面,家居照明占26%、办公照明占11%、户外照明占29%、工业照明占5%、零售照明占20%、酒店照明占6%、娱乐照明占2%、医护照明占1%。其中,75%的照明销售以B2B的形式。
飞利浦在全球大力发展飞利浦在全球大力发展智能互联LED照明,当照明数字化的时候,照明就可以智能互联,这为飞利浦基于系统和服务的业务带来了新的利润点和商业模式。
显然,飞利浦在经历分拆的阵痛后,加快了业务转型和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其新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将多个光源、灯具和控制部分、通过软件和网络结合在一起。
作为LED照明可以提供的价值实例之一,便是飞利浦此前公开了可发出约1677万色光的LED灯泡“Philips hue”的应用实例。hue可从智能手机经由飞利浦的服务器,通过互联网来控制灯泡,并可以根据手机的状态自动调整了房间的照明灯的颜色和亮度可从智能手机经由互联网来控制灯泡,并可以自动调整房间的照明灯的颜色和亮度。
“以客户为中心,从市场研究、设计开发、采购制造到市场营销的‘端到端’客户价值链;加快实现从照明产品部件生产商,向整合照明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打造更贴近本地市场的业务模式,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成为飞利浦照明重要的市场策略。”张旭这样总结飞利浦目前的渠道战略。
据悉,近年飞利浦进军家居、办公、智能照明领域的投资费用,至少有10亿欧元。这对于本土照明企业来说,当然压力很大据悉,飞利浦照明每年在创新和研发上的投入在销售额中达到5%的占比,在全球范围来看,这个比例比与最接近的竞争对手要高36%。而这对于本土照明企业来说,当然压力也很大,虽然目前欧普等一批实力家居照明企业也迈开LED家居照明的步伐,但是相较于飞利浦这样的国际巨头,他们在资金运作、品牌整合等方面优势还是相形见绌的。
飞利浦照明首席执行官洪岸礼表示:“中国已经是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我们另外一个本土市场。飞利浦在中国进行了大幅的投资,以进一步巩固飞利浦作为中国市场照明领导者的地位。在制造业方面,目前飞利浦照明在中国已经有13家工厂,在中国地区我们共有6家研发机构, 1000多名研发工程师。在销售方面,我们会注重智能互联照明的销售。”
因此,飞利浦照明对于中国2015年的发展是非常乐观的,其中国的战略也符合全球多元化的战略,同时也会根据中国当地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定制化,包括在销售方面会注重智能互联照明的销售、系统照明以及照明服务。“其实飞利浦和一家中国的本土企业没有差别,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现在我们95%以上的员工都是本地员工,我们在本地研发,在本地生产,只是说我们注册地是在国外,其它的基本上全是中国的。”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裁兼全球首席创新官邱戎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