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说一个地方拥有古建筑,便可呈现历史文化,因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也需要专业灯光来呈现,也需要灯光来延续历史文化的脉络。每一幢经历过历史风雨洗刷侵蚀的老屋,昭示了一段逝去的记忆。灯光不仅是照在老屋的瓦面和墙体窗棱,更是照在了走进“她”的那个人的内心,所以,灯光是唤醒人们内心记忆的重要表现手段。
![]()
一个古镇,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名刹弘法,通过一个翻新修建的佛堂院落能够成为统领一条街区的核心素材吗?怎样用一个载体建立地标意义,构建区块的概念,并带动整个区块的形象提升和经济提升呢? 开发建设古民居苑,定位为完整、立体、多彩的佛堂古镇“清商埠图”,为佛堂古镇增添了一张原汁原味的文化名片。
![]()
到了夜晚,古佛堂的繁华热闹才真正地表现出来。据义乌地理志记载,原浮桥上下游500多米的长堤岸,一入夜就桅杆林立、炊烟缭绕,每天停泊江面的船只有500多艘(还不含各路竹筏),数以千计的船员上码头下馆子找住店。
![]()
义乌旅游业相关负责人认为:夜游古镇、会客经商可以让更多人夜留义乌,读懂义乌。再生古旧建筑,在古镇的大背景下, 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设计,唤起人们记忆深处依稀的美好回忆,扩展都市人新的“夜生活”和假日“慢生活”空间。
![]()
古民居苑亮化设计从街区路面及古建两方面展开。在怀旧气氛中加入趣味性的微妙变化,加上新潮和时尚的意味,让古镇体验成为新的愉悦记忆。此次设计中运用到的庭院灯、壁灯、灯笼设计,从古义乌灯具中寻求灵感,衍伸而出,充分融入“古民居苑”特色,融入视觉美感,成为系列灯具的同时,与斗拱、山墙等古建元素一样,使其成为建筑不可或缺的元素,醒目符号的象征。
0街区路面的灯光展现主轴路侧安装10米高多功能组合灯具,并结合投光灯、音响、摄像头、临时取电点等功能,实现一灯多用的效果。平日光色为暖白光,并预留投影灯的回路及位置,根据季节变化投射各式色彩图案,重大节假日期间投射“水纹”,“影像”等图案,也可投射义乌的一些特有符号,识别地域形象。在商业宣传的时候,可投射商家LOGO等,使街区形成宣传的有力途径,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其余路面通过庭院灯提供基本照明。
0古建筑的表现技巧古建筑照明更强调“度的把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设计师希望把握一个“度”,做到恰当好处的照明。重要的是,充分抓住古建的重要“细节元素”进行刻画,主次分明,营造内敛舒适的光环境。
![]()
江南民居拥有着江南地域的情调及细节展示(粉墙转角图案、山墙、屋脊、入户大门、粉墙),通过各种细节设计,寻求时光倒流的古老气息和浓浓的古老韵味,强化视听效果上的幻象,塑造多样性的视觉和场所感,拉大其与现代大都市的距离和反差。
![]()
粉墙转角图案是古民居苑的特色所在,照明抓住此特色,根据图案尺寸定制细形灯具,其淡淡的光晕洒落,使图案纹理的夜间形象清晰明了。屋脊线增加线条灯,形成远观视线。侧墙增加小型投光灯,体现古建优美的细节元素。小型线条灯安装于屋面,见光不见灯,将淡淡的光晕洒落在山墙侧面。门口增加具有“古民居苑”符号的壁灯,形成方位象征。瓦筒灯安装于瓦楞间,洗亮屋面,小型投光灯重点强调鸱吻结构。
![]()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较有特色的、不宜装灯的门头,则通过庭院灯上安装投光灯,将光晕洒落在入户门头,以此强化精致的构件元素。对于粉墙的照明,进行留白处理,预留线路,将更多的可能性留给日后进驻的商家。
![]()
整体金黄的主色调中,叠加大红灯笼,使其极具形式感的灯笼意象衬托在夜幕中,而夜幕下的古民居苑将会比白天的更富有色彩、更富情调。
![]()
一个好的夜景项目,不仅体现在夜晚的绽放光彩,也体现在白天的隐蔽性。夜景项目的良好展现,除了业主的支持、设计的到位,也离不开施工方的专业,更在于多方的完美配合。
夕阳西下,古民居苑又一次披上了晚装,不过等待她的,不是慢慢长夜的寂静和平和,而是明朝日出时,再度的“崛起与辉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亚洲照明》2015年2月新刊NO.43)【设计单位】浙江城建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义乌市灯光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