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网·电商】照明电商五类主体实力比拼(二)
电商近年来持续火爆,一方面电商确实是块大蛋糕,另一方面,照明灯饰行业厂商“触电”有成功也有失败。电商就像围城,城外的想冲进去,而围在城里的想出来,真实情况如何,一语难以名状。不管电商市场怎样变化,都离不开电商参与者这个主体,因此笔者试着从电商参与者类型的角度来分析一二,希望能为行业提供些许参考。
  
  这类是现今照明行业电商的主流群体。
  
  这类企业实力有限,老板往往比较务实,不会天天讲品牌、战略、规划等等这些比较虚的东西。
  
  正因为没有实力去开发传统经销商渠道,所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新兴的电商渠道上。它们一般会有一定的生产基础,还会有一些外发加工来满足电商终端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电商兴起的浪潮下,敢于尝试,没有线下渠道的负担,各种资源可以按电商运营的要求任意调配,品牌、资金、库存等都比较灵活,在电商红利年代,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做到较大的营业额。
  
  这类企业最大风险来自于电商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照明品牌纷纷杀入电商,竞争越来越同质化,流量等资源越来越稀缺。而这类企业本身缺乏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面对着上层的压制和下层的追赶,经营压力日益严峻。
  
  关于电商代运营,业内褒贬不一。在照明电商兴起的年代,电商代运营公司确实在运营推广、视觉设计等专业技术上有较多的经验,促进了照明电商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但是这其中也有不少短期利益者的行为损害了代运营模式的名誉。电商发展到现在,运营商在推广、视觉、客服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对供应链的掌握程度已成为现在及未来一段时期的竞争核心。代运营公司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地位正在遭遇挑战。
  
  照明行业的垂直电商,几乎没有成功案例,但现在还有很多人投身于此。有一些网站是找设计公司做的,产品也没有,还抱着“马云当初也差不多这样”的想法来激励自己。且不论其网络技术、运营谋划、赢利模式比天猫、京东如何,单说流量,早已过了红利时代,这还没算照明行业的行业特性!
  
  照明行业的低关注度和非消费品特性,注定垂直电商很艰难!
  
  以上是照明行业最典型的五种电商参与者,竞争力是逐次递减的,一旦行业发生洗牌,竞争力最弱的势必最先出局。早些年电商比拼的是产品价格与运营团队的能力,品牌竞争尚不明显。2012年以后,天猫开始向线下传统品牌倾斜,飞利浦、欧普、雷士等传统品牌在电商领域强势崛起,相应的,淘品牌市场份额遭受严重挤压,行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经过几轮尝试和整合,相信照明灯饰行业最终一定会走出一条切合行业特性的电商之路!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