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内讧”殃及股东雷士辉煌难再现?
其中,为争夺雷士照明在重庆生产工厂实际控制权,直接导致雷士集团在2014年下半年的业务运营、正常管理受损,致使整体收益出现“大亏”风险。
除了刑事制裁,吴长江还可能面临民事制裁,据雷士照明公报显示,吴长江曾多次以雷士照明实际控制人名义签署相关质押和担保协议,涉及金额达数亿元,但未就相关协议向董事会做任何解释,公司将通过法律途径,针对吴长江及其他人士,保护自身利益。
如此一来,民事经济纠纷诉讼,也将是吴长江等人必然面临的一种官司。虽然,今年2月10日,重庆公司已完成法人更换,早在去年吴长江影响也逐渐撤出雷士。
但是,雷士照明至此将从巨亏起步,未来道路实属难料!特别是在,雷士品牌影响力随着“吴王斗”而逐年消减的情况,再加之整体经济环境低迷影响,未来雷士照明日子,或许并不会像“吴时代”那样辉煌!
也许,雷士照明巨亏是受市场环境所困,公司为撇清关系而将责任都推卸到吴长江因素上。无论如何,面临重大亏损,对投资雷士的股东而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股东收益难以保证,将对雷士未来的招股融资产生潜在负面影响,此次亏损数据虽未出炉,但可以想象一定是惨重的,不然公司不会提前给股东们打“预防针”,这无疑对未来雷士照明的发展,是一种挫败。除非,“去吴色彩”后的雷士照明,能给股东们和市场带来新的亮点!
雷士照明现任董事长王冬雷,曾对媒体表示,期望通过雷士的品牌优势把德豪(其自己的LED市场转型)推出去,显然,从最初收购雷士照明的目的而言,其意图是明确的。
然而,在经历不断的高层内斗风波之后的雷士品牌优势,已远不如从前那样光鲜亮丽。还期望“借名”来实现跳出LED市场火拼过剩的红海,对德豪来说,是一种较大的挑战。
并不因为雷士广泛销售渠道和品牌知名度,就一定会产生LED产业的销售优势,特别是在王冬雷希望逐步将雷士照明的LED产品,全部改换德豪芯片时,质量保证是一回事,利益关联转移和输送,或许更是德豪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
不难看出,让雷士照明成为德豪的利益输入通道,而非全力打造雷士品牌新高度,或是造成引起雷士内斗不断的根源。事到如今,吴长江的败北,已宣告这一斗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