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高工观察】资本,你离我们有多近?
【文|LED照明渠道记者周健华】快过农历年了,继续重弹“拿什么告别你,我们的2014年”的老调,明显不合时宜了。因为部分实力企业已经布局甚至开始发力2015。当然,也许更多的企业是抱着“先过完年再说”的心态放了假。
1月底和2月初的这些日子,天气甚好,笔者实地走访了大约有20家企业,这次有点“反常”:没有谈笑风生、没有探讨争执,很多时候是静静的观察和倾听。
回头梳理,这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呈现四个不同维度的生存状态,不敢说浓缩了照明企业的众生相,但也颇具代表性。
不过,“三无”之中,不上不下,老板坦承:虽然在实践有别于020的B2E等较为前卫的模式,每月财务算账的活儿依旧落在肩上,言语间最担忧的还是:一旦账上现金流不足了,那该怎么办?
还好,领军人大刀阔斧,去年用45天“砍掉”90多号人,运营竟然更顺畅了。这一刀下去,每年光工资就斩获6、700万元,以10%的纯利润计算,相当于多卖7000万元的灯带了。但,整顿以后呢,最终目标在哪里?
不过,看似如此“轻盈”的公司,却很少人知道其总部仓储插着一双“沉重的翅膀”。“即使按1000万元的库存计算,如果LED产品每月掉价3%,等于我每月光仓储就无故蒸发30万元。”又是一组心惊肉跳的数字。
最近,一直闷声做渠道的老板也不得不关注“狡猾”的资本市场,毕竟,照明品牌连锁配送的模式并非不可能复制,“万一我的竞争对手抢先和资本恋爱了呢?”先行者其实也如履薄冰。
“我们会尝试做其他细分领域,例如男装。”年轻的领军人很自信。跨界本来在互联网领域已司空见惯,何况数年实践积累下来的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模块,确实不应止于家居灯具类目。而继续付出巨额成本去扩大原有业务的规模和销量,没有资本支撑,仅为制造美丽数据,对一家需要盈利的公司来说,意义何在?
上述四种仅为类型,业内人士不必急着穿鞋。解决温饱的组装小厂,为求不衰而尝试高难度的020;多年渠道沉淀的中型企业,要从裁员中要回纯利润;放下沉重制造的营销公司,快速发展同时库存却滚起了雪球;风头曾盛的淘品牌,实体无根唯转战他途寻求出路……
当下,个体和行业都面临转型的十字路口,已经不会有人再怀疑:需不需要触动资本的嗅觉。近日,打通LED封装和应用产业链的木林森股份,已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这家以大众产品、规模制造、自主渠道和成本控制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前,年销售额就超过40亿元,足以让同业充分感受到其勃勃野心。此后,以资本力量撬动行业格局的行为只会愈演愈烈。
行业研究型媒体也在转变,例如LED在新一年的定位:由原来的权威产业研究与传媒机构已改为供应链资源与资本整合领导者。
严格意义上说,行业媒体充其量是敏感,敏锐的应该是技术和资本,不过一旦产业趋势成型,或者客户需求使然,媒体的反应和后两者会一样的敏捷。
行业的明天或者将来难以预测,但前行步伐谁能阻止?借用王尔德的一句话:“悬念是可怕的,不过现实总是希望它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