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嘉美照明营销总经理周水明:谁是下一个“赢家”
如果说2010年是LED照明市场的爆发年,2011年是LED照明市场的沉淀年,2012年是LED照明市场竞争年,那么,2014年则是LED照明市场的存活年。
残酷的LED市场竞争终究会“大浪淘沙”,淘去绝大部分无资金支持、无技术含量、无品牌优势、无市场竞争力的“四无”企业,能够真正存活下来的企业一定是综合实力强劲的企业。
2014年无疑是LED行业里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一年。2014年,多少企业倒闭、跑路、多少企业在夹缝中艰难前行、多少照明企业在生存中苟延残喘。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多少企业突围而出成为“黑马”、多少企业历久弥新仍然屹立鳌头。
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成功与失败并存的年代。刚刚过去的2014,可以用“跑路倒闭潮”、“并购重组潮”、“电商突围潮”简而概之。
LED照明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市场混乱、标准缺失、产品同质等恶劣的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盲目跟风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企业比比皆是,导致各种跑路、倒闭事件此起彼伏、接连出现。
行业内最耳熟能详的“跑路事件”莫过于凤光传奇的老板及其亲属突然“人间蒸发”。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凤光传奇的广告宣传语是“LED应用的‘领跑者’。在凤光传奇的“领跑”下,从横栏喜林灯饰、小榄吉科照明、中山齐科照明到最近的金秋田照明、好的赛照明等,行业内持续不断有企业“跟着跑”。
究其背后的原因,无异于企业期望以低价获取市场份额,罔顾了产品质量,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加之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不足、能力不强,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无奈之下,不得已之举只能“一跑了之”。
这些“跑路”的企业跑得“够轻松”、跑得“够潇洒”,可供应商的钱还不上、经销商的货发不出,留下的是一堆烂摊子,“跑路“的企业对行业缺乏正确的判断,对社会缺乏必要的责任感。
回顾2014年,LED照明行业并购事件激增,相关案例超过100个。珈伟收购品上,清华同方收购真明丽,鸿利光电收购斯迈得等等,这些收购的初衷无非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势互补,更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其在LED照明市场中的地位。有资金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形式迅速发展壮大而不是通过扩建自身渠道逐步成长,这不免为一个好途径。
“并购重组”是大势所趋,凡事都有两面,不能单纯的从某方面判断“并购重组”的好坏与否。正所谓是,“并购成功,皆大欢喜;并购失败,无以言痛”。一个个并购重组事件更似一幕幕利益博弈的“局中局”,场景残酷而激烈。
企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合适的事,不失为明智之举。谨记不要因为“并购”既成潮流,就急着“赶鸭子上架”,具体情况不做具体分析,反倒酿成“偷鸡不着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剧。
2014年9月19日晚,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创下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桩IPO交易。诚然,电商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商业模式之一。
照明行业里,不乏企业在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电商模式,有些企业在“试水”、有些企业在“玩水”、 有些企业在“潜水”,不管是何种程度上的涉及,表明照明企业想通过电商这一渠道突围而出,期望电商渠道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企业利润的新增长点。
企业唯有紧跟时代步伐,改变自身经营的传统观念,准确分析行业形势,做好规划,在行业发展态势和企业自身情况上寻找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平衡点,方能突破重围,赢得市场。
2014年已经结束,2015年即将开启新的篇章。未来3-5年,才是照明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LED行业日新月异,下一个LED市场的竞争点或将是照明产品的光品质和智能化。企业能够推出具有优质光效的照明产品,满足客户对舒适的光环境和健康的光享受的需求,必将能在LED照明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近几年,“智能照明”的概念炒得沸沸扬扬,但由于技术含量偏低、产品价格过高、宣传力度不足、消费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智能照明的终端市场应用受阻,缓慢发展。谁会是LED照明行业的下一个“赢家”,时间会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