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ED记者罗生花】继2014年6月份牵手京东加紧推动在家居照明市场的布局之后,阳光照明(600261.SH)进一步加快了转向国内市场的步伐。
近日,阳光照明对外宣布,将根据市场特点及营销策略的转变,将内部运营分为中国事业部、美洲事业部、亚太事业部三个事业部。三个事业部今后将会以阳光照明“子公司”模式发展,独立运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和阳光照明一样加紧国内照明市场布局的还有曾经同样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元晖光电。此前元晖光电针对性发布新品,加快国内照明市场的推进力度。
去年以来,各品牌同时加大了在国内照明市场的扩张力度。近两年,随着LED成本的下降以及性能的趋于稳定,国内照明市场产值稳步提升,很多外贸型企业国内市场营业额比重逐步反超海外市场。2014年上半年,阳光照明中国市场的营业收入为3.55亿,占总营业额的23.29%,高于去年的22.63%。
除了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更加理性的消费观也是促使国内LED照明市场迅速发展的原因。
“消费者的钱使用在更美观耐用的产品上,于是他们选择了LED灯具。在整个时代的驱使下,消费者对于照明灯具选择的逻辑变得更为实用与适用。”阳光照明中国事业部总经理陈以平告诉《LED》记者。
阳光照明已拥有近四十年的经营时间。2014年,行事作风一直都很谨慎、稳健的阳光照明前三季度的营业总额为24.14亿元,同比上涨1.27%,LED的占比则首次超过50%。
依托雄厚的资本优势,阳光照明希望在今年的国内照明市场中大展拳脚。
阳光照明的前身为成立于1975年的上虞灯泡厂, T5支架等几款拳头产品让阳光照明在节能灯时代所向披靡,步入LED照明整合的深水区,阳光照明也在积极谋求转型。
“我们在光源领域有优势,谈到T5支架,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阳光照明,那么在LED时代,是否也能有一款产品能代表阳光?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陈以平告诉《LED》记者,阳光尝试了各种方法来再造企业的另一个辉煌。
作为国内最大的节能照明生产与出口企业,阳光照明已形成了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大生产基地的布局,并具有3亿只节能灯光源、4000万套节能灯灯具、1亿只LED光源和2500万套LED灯具的年生产能力。
在LED照明产业走向相对成熟的阶段,此前市场中产品种类不一,企业各自为政的格局即将打破,尤其是在飞利浦、三雄·极光等企业的规模优势下,市场中标准化的产品已经初具雏形。
“在规模优势下,大品牌产品价格已降下来了,而大企业又拥有品牌以及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优势,市场主流产品的走向当然还是以大品牌为导向。”陈以平说道。
实际上,光源产品有助于打造规模优势,但是品牌的打造主要还是以灯具为主。以外销为主的阳光照明,此前将其“身家性命”主要寄托在海外市场。因此,在传统照明时代,阳光虽然是国内照明行业首家民营高科技上市企业,但在以品牌影响力以及渠道建设能力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国内照明市场,阳光照明错失了“三大巨头”的标签。
目前,LED照明已经到了竞争的“生死节点”,在品牌、渠道、产品等综合能力竞争要求下,阳光照明不想再“错过”。在“稳中求胜”的理念之下,阳光照明开始有条不紊的向LED照明过渡,在国内市场推广中,阳光照明开始放开脚步,逐渐加大单品的吸引力。
在产品竞争上,紧随市场潮流,阳光照明推出了多款具有性价比的LED光源类产品。同时在灯具产品的推进上,2015年,阳光照明计划在中山设立了办事处,加强与中山灯具企业的合作交流,并逐步扩大其在珠三角的影响力。
“灯具是我们今年重点要推广的产品,以前我们是只做光源产品的,明年这种风格会发生变化。”陈以平说。
阳光照明希望通过照明灯具新品的打造与推广再造阳光照明在LED灯具市场的另一高峰,而阳光照明产品定位的变化则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阳光照明总经理官勇表示,LED时代打乱了传统照明时代原有的信息系统,阳光要做的就是重建一个新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产品、渠道与品牌等各个方面。
诚如官勇所言,LED照明这盘棋下了那么多年,已经过了早期的布局,开始进入了收尾阶段。尤其是雷士照明“内斗”后的元气大伤、韩国三星退出全球照明业务、飞利浦与欧司朗加快中国“本土化”策略等各大变化,行业大佬的一举一动,在给行业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给了国内企业以机会。
实际上,“变化”成为2014年LED照明行业的一个关键词。通过行业间的兼并购以及倒闭等现象,企业间的竞争实力发生改变,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种类以及功能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各照明品牌也一改往年的淡定与沉默,开始主动的寻求品牌的宣传与展示。
相对于雷士、欧普等传统竞争对手,在LED转型速度上,阳光照明走的非常迅速。
阳光照明2014年前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阳光照明LED总销售额高达11.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中国事业部销售额为5.5亿元,LED照明的销售占比已达55%。
“2014年我们LED的占比是50%,到了2015年,我们的目标是LED占比达到65%。”陈以平说。
在渠道建设上,在坚持家居渠道的同时,阳光照明将深耕渠道的深度,将渠道下沉到县级市等三四线区域。
另外,在工程渠道上,阳光照明一改之前的按部就班,着力寻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通过重点形象工程的展示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LED照明竞争雏形已定,留给企业的机会也就是短短的几年,而阳光照明早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在加强产品以及渠道深化的同时,也在开始着手一系列的转型。
“企业在做LED的过程中必须记住哪些东西需要继承,哪些是必须要抛弃的。”谈到转型升级,官勇说到。
在渠道创新上,2014年初,阳光照明招聘了电子商务行业优秀人员组建了电子商务团队,并在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平台上建立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同时,除了自营模式外,阳光照明还启动了网上分销系统,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模式在今年将正式启动。
在产品创新上,阳光照明明确了LED智能照明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随着整个电子行业进入了互联时代,LED的特色在于智能化的实现相对传统照明技术更加容易。另外,随着近几年内因LED寿命长所带来的常规替换市场的萎缩,整个行业必须引导转型为智能化照明平台,来引领新一轮的市场替换增长。
不过,虽然LED智能照明已经开始被广泛关注,从事该领域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初创企业多如牛毛,但业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关于智能照明硬件和智能家居设备的沟通协议和一个有效的平台,智能照明行业还处于一片“乱序”当中。
和几年前开始的那一波移动互联网热潮一样,除了照明企业涌入其中,“不差钱”的跨界型企业同样以投资占股、自行研发、建造软硬件平台、通过渠道切入、社交媒体切等各种方式进入这个市场。
阳光照明切入智能照明领域的方式十分直接:建立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研发相关的产品。因为拥有雄厚的资金以及技术实力,所以阳光照明在推进智能照明的路程中胸有成竹。
目前,阳光照明已经建立了专业团队,去年六月份,阳光照明正式加入京东智能家居“云平台”,推出了阳光智能家居照明产品。接下来的下半年,阳光照明分别积极推进与阿里巴巴、小米等品牌的合作,开拓LED照明的新领域。
阳光照明的各项努力并未白费,去年11月份,阳光照明推出的第一款家庭氛围照明的吸顶灯已经开始在京东商城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