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导读——近日,“策略平常”曹晓昕讲座暨《一地四题》在北京CBC建筑艺术馆成功举办。活动中,
《亚洲照明》杂志编委曹晓昕先生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新作《一地四题》,并以“策略平常”为主题,与听众分享了内蒙古巴彦卓尔市四个建筑项目的实践过程。
当晚,曹晓昕的演讲从“策略平常”的含义谈起。“如果说设计是针对问题的形式解答,那么设计的本质就是形式策略的集成。”他认为策略平常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策略针对的目标平常,这里的平常是指对三四线城市的实践;二是实现策略的手段平常,平常的技术、平常的工艺、平常的材料。
![]()
图示:曹晓昕先生在作演讲
同时,策略平常还有两个暗示:不前卫、不实验、不装低技与乡土、不刻意追求设计院技术力量的非平常化配置,用直接的方式和最简单的形态直面问题本身,放弃对形式的热爱,放弃对图像的纠结,尝试通过精雕细琢的工匠做出非空间化的精品。
曹晓昕将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已被建筑师忽略的平常问题加以阐释。从中国传统艺术内容与形式所表达的审美价值出发,以建筑的角度解析:八大山人、齐白石、张大千等名家作品中的“拙”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价值倾向。
![]()
图示:曹晓昕新作《一地四题》
巴彦淖尔市的建筑实践是曹晓昕团队历时5年时间所做的四个项目,包括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高级中学、巴彦淖尔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巴彦淖尔市政务服务审批中心。在《一地四题》一书中,曹晓昕以这四个项目的建筑设计展现了同一时代与地域背景下,如何在保有地域文化特点基础上进行创作,同时也展现了人性和空间关怀改变和创新。
![]()
图示:内蒙古巴彦卓尔市的四个建筑项目
为《一地四题》作序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先生认为:“本书中曹晓昕先生所设计的四个项目,为这座城市长久的未来创造出新的价值观。这种工作方式、新价值观为未来建筑师们的工作带来了推动作用。”
在演讲之后的对话环节中,本书建筑评论编者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先生、超城建筑设计事务所(CU office)创始人、主持建筑师车飞先生、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事业部主任吴朝辉先生作为对话嘉宾,与听众分享对一地四题、策略平常的理解。
李兴钢:《一地四题》是对典型的快速发展的中国二、三线城市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中的一个特定小题目的特定解答,建筑便在对问题的解析和求解中逐步呈现出来。
车飞:意外的收获——工具理性的陌生化效果。他以特殊的视角解析当本建筑造价阶段因某种原因被迫除去了外墙的装饰材料改用白色涂料墙面和黑色窗框,却使其作为一个功能性建筑赤裸裸地暴露在人们的目光中。将建筑的物质感隐退,在当今理性建筑与非理性公共建筑之间反而显得异常与众不同。
吴朝辉:建筑,装置推动可塑性,超长与超薄。曹晓昕不拘泥于条框限制,敢想敢为。这种果敢也落实在曹晓昕的团队中。在顺应甲方、顺应市场的风潮中,其独树一帜的创作活动可以融会贯通,不断地证明建筑的存在于力度。
![]()
图示:现场听众
![]()
图示:嘉宾合影
曹晓昕《亚洲照明》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