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多座已建待建水底长大隧道若干技术关键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孙钧先生作为开场演讲嘉宾,发表“近年来国内多座已建待建水底长大隧道若干技术关键的思考”的报告,为大家介绍了报告港珠澳大桥项目、钱江隧道、大连湾隧道、以及深圳到中山通道等引人关注的水底长大隧道,并就规划中的项目在桥梁隧道方案如何选择上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对城市海底隧道建设若干技术关键的思考,孙院士认为:
1.使用功能发挥充分
(1)与路网规划、两岸接线的顺畅性;
(2)洞内运营安全——交通信号管理(塞车、追尾、不容许的车道变换引起擦碰);
(3)长隧道、多车道的运营通风;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环保
(4)LED照明的高层次智能化——自动调光控制;
(5)长隧道的防灾——“火警”与“火灾”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央控制室内预防为主,将灾害消灭于萌芽之初)。
(6)高阻燃防火涂料、边墙装饰板:搪瓷钢板的耐火性。
2. 工程质量保证
(1)水底隧道的防排水有别于越岭隧道,海底地下工程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 ,是工程质量方面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环节之一。
(2)海洋环境条件下,海水和大气中CL-腐蚀对钢筋锈蚀的防护;洞内行车,汽车尾气碳排放(CO2、CO)对砼保护层的碳化腐蚀;用普通水泥和常用粗细骨料拌制高性能、抗腐性强的海工砼。
随后孙院士以若干已建、待建水下隧道示例,进行了技术方面的详细阐述。包括正在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孙院士从沉管隧道方案拟定、 筑岛围护、 软基处理——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水道大回淤条件下,管节预应力索筋不再切断的处治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待建的台海通道、已建成通车的厦门翔安、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崇明长江南港隧道、已建成尚未通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隧洞等大型项目发表了见解。
2015(第四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暨展览会将在沪举办
2015年(第四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暨展览会,以guo jia大力推动行业经济整合发展与融合为背景,以“连线中国——路桥隧一体化”为主题,旨在前瞻性展望各拟在建大型跨域路桥、隧工程、路桥隧一体化项目群建设,并探讨路桥隧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持续中国特色的探索路桥隧行业综合集群式整合发展方式与模式。
大会第一日(4月28日)上午将以主论坛和圆桌讨论开启大会序幕,下午将以专题形式跟踪重大拟在建桥隧项目最新进展。第二日(4月29日),大会将与“2015道路与交通技术论坛”同期举行。此外,大会还将以桥梁分论坛,和隧道分论坛(掘进/盾构专场)两个分论坛并行的形式,贯穿全产业链各环节,探讨路桥隧整合规划、设计、筑养运管理及高性能材料及设备等方面的多项核心技术,及其智能化创新整合发展,从战略与技术层面进行国际眼光、全球视角的深入探讨。
大会将汇聚众多国内外桥隧工程行业的高层及精英,及各项目业主、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对众多拟在建大型综合路桥隧项目群的最新情况做一一解析,探讨的工程项目群议题将包括:渤海湾、深中、珠海横琴、汕头海湾、港珠澳、香溪长江公路工程、同江中俄铁路工程等大型跨江、跨海通道项目群的规划建设方案及进度,路桥隧工程社会投融资模式应用实践,大型综合路、桥、隧项目群设计理念,路桥隧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桥隧工程先进的一体化建养技术,隧道掘进机及施工技术创新与国产化发展,路桥隧工程的智能化创新整合发展等。
此外,大会还将邀请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独特技术诀窍,长期在科研与生产一线的知名专家教授做精彩报告,议题涉及大型综合桥梁结构体系规划设计,全预制化施工,全寿命设计施工与应用,桥梁耐久与极限承载力考究,预防性病害分析、维护与快速抢修,监测、加固与改扩建设计,桥面铺装等;隧道施工沉箱法、管幕法,沉管隧道施工方法,盾构施工法,深基坑施工法,群通道修建法,隧道施工远程管控技术,掘进/盾构选型与施工等。
会议演讲及参会的嘉宾将来自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ABSE),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Tunnel and Underground Space Association (ITA),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盾构及掘进技术guo jia重点实验室,T.Y. Lin International(TYLI),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中铁隧道集团,上海城建院,上海市政院,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天津城建集团等等,预计参会单位超过300家,人数超过800人,展览规模3000m2,赞助单位超过30家。
本次活动将以更专业的学术活动、更强的国际阵容、更大的展示规模、更广泛的宣传渠道重装上阵,期待您的参与!
详情请联系:2015(第四届)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