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灯具|宫灯,中国灯彩艺术的瑰宝

中国宫灯的历史源远流长,宫灯顾名思义多为皇宫和官府使用灯具。作为中国手工业制作的特殊工艺品,宫灯一直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根据历史记载,宫灯最早出现在两汉时期,距今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灯具自青铜器时代产生,历经战国及秦朝的发展,到汉代宫灯的出现,工艺已趋于成熟,不仅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有了提升,在使用原理上更是展现了中国先民的智慧。

长信宫灯,开创了中国宫灯史的先河,是中国古代灯具艺术的典范之作。长信宫灯于1993年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高48厘米,重达15.85千克,铸成于公元前172年。整灯为跪坐宫女双手执灯的形象,由灯罩、灯盘、灯座等6部分铸造而成,通体鎏金,尊贵华丽。宫女头部和右臂可以拆卸方便灯具清洗,且宫女体内是空的,由此形成了烟道。灯罩为两块弧形瓦装铜板,可以通过调整来控制灯光的亮度和出光角度,极为科学合理。灯具点燃后,油脂或蜡烛产生的烟雾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体内,不会污染室内空气,其环保理念充分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在中国宫灯中出类拔萃,现珍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内。

长信宫灯上有九处铭文,后人根据其中的“长信”二字为之命名,而“宫灯”之名真正产生于东汉时期。相传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为示庆贺,张灯结彩,歌舞升平,宫灯由此逐渐出现在皇室贵胄家里。至隋炀帝时期,正月十五日全城灯火璀璨,宫灯遍布,街衢通明,呈现出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景象,宫灯也开始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明清时期,宫灯发展达到了鼎盛,灯具种类繁多,甚至作为贵重物品赏赐给王公大臣。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最初的宫灯多以铜为材质,随着时代推移,石材、红木、紫檀、竹子、雕漆等都用作宫灯的骨架。明清的宫灯主要以木质较细的名贵树木为骨架,镶以纱绢、玻璃等。在灯体上工艺上,有鎏金、错银、雕刻、绘画、书法、编织、刺绣等技艺,使宫灯不仅成为照明工具,还蕴含了极其浓厚的艺术气息,符合皇室的尊贵气质。一些宫灯还在灯具四周悬挂流苏、吊坠等饰品,搭配花鸟虫鱼或戏剧故事。特别是清代的宫灯,汲取历代宫灯所长,造型丰富、灯体内容多样,如福字灯、双喜灯、万寿无疆灯等,人们赋予了宫灯许多吉祥的寓意。

正统的宫灯造型为八角、六角、四角型的,在骨架间镶绢纱和玻璃,既能有效防风也起到华丽的装饰效果。北京宫灯是传统宫灯的代表,有着千年历史,明永乐年间,能工巧匠云集北京,宫灯盛极一时。其中六方宫灯是北京宫灯的主要形式,形似古代的亭阁,分为上扇、下扇两层,上宽下窄,并镶嵌6块长方形的画屏,艺术形式完整而华贵。

宫灯在用途上可分为室外和室内两大类,室外的主要用于宫廷内的长街、宫殿檐廊等地方,也有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提宫灯。室内宫灯或悬挂于顶棚,或放置与桌案上,也有立放的宫灯。由于宫灯采用油脂或蜡烛为燃料,灯具的发光原理简单,在光效上差别不大,主要区别还是在于外观上的艺术形式。因此,宫灯在发展过程中衍生了极其繁多的种类,争奇斗艳,彰显出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

宫灯流传至今,在一些古建筑中,人们还能看到宫灯的身影,如北京天坛公园广场上立在地上的戳灯便是宫灯的一种,与庄严尊贵的气质融为一体。在江南的一些古典建筑中,或具有古朴韵味的城市及景点,也习惯点缀一些宫灯赋予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节庆期间,人们悬挂的红纱宫灯,通体红色,带给人喜庆的氛围。


  • 640_tp=webp.webp (1).jpg
  • 640_tp=webp.webp (2).jpg
  • 640_tp=webp.webp (3).jpg
  • 640_tp=webp.webp (4).jpg
  • 640_tp=webp.webp (5).jpg
  • 640_tp=webp.webp (6).jpg
  • 640_tp=webp.webp.jpg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