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见到有人在群里聊天,说“照明设计是艺术,哪里需要计算?我完全凭感觉就好了!”然后又有个贴,说艺术和设计的差异。我在转发那个贴的时候,写了一段话:“艺术家只为自己的感觉而工作,设计师为解决客户的问题而工作。艺术家卖艺术品,开的是销售发票;设计师解决问题,开的是服务发票。”
照明可以画龙点睛,不能点石成金。设计是科学,有一定的逻辑可以遵循,如同室内设计在空间中,铺陈装置元素也有一定的逻辑可以依循。设计的基本逻辑是建立在对每一项细节的深入考虑。考虑愈周详绵密,设计方能面面俱到、仿若天成。
灯光设计需要了解客户需求、分析背景:
[*]空间设计者的需求
[*]空间设计使用特性
[*]空间使用的时间
[*]地理位置的分析
[*]文化背景的分析
只有在解决了无数个W(What、Where、When、Who、Why)之后,才能运用你的“感觉”和专业知识,为客户做出适合他的色温、照度、分布、形式……这就是How!
然后再根据这些对光的需要,去选择配光、光通、功率……进而确定使用什么产品、安装在哪个位置。
以上所说这些,有些是要正儿八经去仔细算算,有些只需要大致“感觉”一下。实际上,即使你仅仅依靠经验、感觉去判断时,那一霎间,你已在脑海中完成了这些过程。
只有当你能够测量并且使用数字表达你所要描述的东西时、你才算得上真正了解它。否则你的知识便是不完整的,无法称之为科学。——Lord Kelvin
科学少不了数字和数学,在寻求艺术与科学之间的交会点时,寻找两者共通的可量化性则是无可避免的。——Bulent Atalay
上面说的是“唯感觉论”,那么“唯计算论”就对么?
照明工程师们,别高兴太早,以为你就可以覆盖“设计师”了?先看看这首小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有什么公式规定必须这样读么?完全可以这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马上变成了一首小令。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又是一场小小的独幕剧了……
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或者这样做个“减法”,依然是意境悠长~~
引申到我们的设计工作里,咱们是不是有个定势?是不是有个规定的做法?是不是有个颠扑不灭的真理?欧漏!!没有绝对的所谓真理,不是说“我计算过了”就是对的!
你算过了又如何?能符合当前的设计定位、场景话语么?能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么?
你这样算,到底是为了什么?你!真的!仔细想过了么?
有些同学操作DIALux软件已经炉火纯青,但就是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计算?”最终,只会沦为一个熟练的“工人”!离“艺人”还相差很远啊~艺术家?呵呵~~
做出任何一个设计判断之前,麻烦你,多想几下: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研究他们的习性,考察他们出没的路径,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然后细心彩绘鹿皮,装上雄壮的鹿角,并练习鹿的跳跃,最后我终伪装成一只鹿。我小心翼翼地接近,眼看着就要成功了。但忽然忘记,这么做我究竟是为了什么?——几米
我建立了房间模型,摆放好了家具,附上了材质,每一个细节都已布置。然后细心选择灯具,布置整齐的阵列,并调整照射角度,最后我终于模拟了整个房间。我小心翼翼地输出效果图和报表,眼看就要成功了。但忽然忘记,这么做我究竟是为了什么?
——送给照明设计师、照明工程师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