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并深切缅怀师昌绪先生
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他为我国材料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对此深切怀念,并表示深切哀悼。


师昌绪院士是我国材料科学的奠基人,是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
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师老培养了80多位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当中多人已成为材料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他的离开,使中国痛失一位材料巨人,是材料界的一大损失,材料界人士沉痛悼念。
师昌绪先生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1998年获得国际材料研究联合会颁发的“实用材料创新奖”。由于他在材料领域的成就,美国矿物、金属与材料学会(TMS)授予他荣誉会员称号。
师老一直关心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为半导体照明说了很多话。师昌绪先生用生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格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

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师昌绪先生!


师昌绪院士 生平
1918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抗战前,就读于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保定学院前身)。抗战初期,师昌绪又进入流亡中成立的冀绥平津联合中学(后改名为国立第一中学),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活动。
1941年,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
1948年,利用1946年考取的出国资格,赴美留学,进入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学习。
1949年,在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麦格劳•希尔(MeGraw-Hill)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他倍受鼓舞,那时他曾准备应北洋大学的聘请回国任教。
1952年,在圣母大学获博士学位。
1952年,由于抗美援朝,美国不许留美中国学生回国,他不得不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冶金系从事合金钢及其相关的研究。与此同时,他还和一批留美的爱国科学家同美国当局不屈不挠地斗争了三年。最后他们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表达他们迫切要求回国的强烈愿望,这封信由他送往印度驻美大使馆转交国内。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政府据此向美国提出无理扣留中国留学生的抗议,迫使美国同意他们回国,接着是中美大使级会谈,为中国留美学生自由回国打开了大门。
1955年6月,师昌绪院士回国后,长期在中科院金属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所学术委员会第二、三届副主任、第四届主任、第五届顾问等职。
1957年,金属所的研究工作重点转向军工尖端材料的研究。他被任命为高温合金研究组的负责人,兼任合金钢研究室主任。从此,他开始从事高温合金及合金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年,创办并兼任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所长。
1984年,调任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1986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嗣后被聘为该会特邀顾问。
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等职。
201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员、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湘潭大学名誉董事长。
师昌绪院士 成就
201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 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2001 年度TMS会员奖1998 实用材料创新奖1988 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师昌绪院士 语录
1. 人生在世,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要对人类有所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2. 每个人的时间非常短暂,经历也各不相同,但一个人的成长要具备四个重要因素。智慧体魄是基础,勤奋进取是动力,素质品德是保证,环境机遇是条件。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就得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特别是要做到不攀比,不记仇,不争名夺利,少想人事,多帮助人,心里永远是平衡的。不过,更为关键的在于自己的刻苦努力与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
3. 发表论文固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当我从事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工作后,就改变了看法,衡量研究水平的一个更重要的标准是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确切地说,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水平,不要拿自己所长去衡量别人之短,这样大家才能做到相互尊重。
4. 对于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来说,“设计是灵魂,材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测试是保证”,这个整体上做好了,我们就能成为机械制造强国。
5. 作为发展现代工业的基石,新材料既要先行,但又亟待应用牵引,尽快破解制约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采取措施加大应用牵引的力度。
6. 迟暮夕阳余热暖,情真意切育英才(师老与夫人郭蕴宜合写的《寻梦》长诗中的最后两句)。


  • 640_tp=webp.webp (1).jpg
  • 640_tp=webp.webp (2).jpg
  • 640_tp=webp.webp (3).jpg
  • 640_tp=webp.webp.jpg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