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新视点NO.35| GTAT破产 一场骗局还是博弈后果?
引言前一阵蓝宝石还站在风口上,似乎要飞。当苹果iphone 6发布之后不久,LED上游蓝宝石材料厂商GTAT却猛然倒下,如历经飓风过后的沧桑,无奈申请破产,令业界一片愕然。 被寄以厚望的GTAT一夜之间走下神坛,而中国的蓝宝石厂商据传也受牵连,直接损失十几亿。这大起大落之间,谁是幕后的鼓动者?蓝宝石作为LED芯片的重要材料,它的破产又触动了哪些LED企业和利益链?对LED行业有什么样的警示意义?
欢喜把手牵 带动蓝宝石股价飞升
说到二者的合作,去年11 月4 日,GTAT 与苹果签署5.78 亿美元的五年合作协议,向苹果供应蓝宝石制造材料。根据计划,如果GTAT 亚利桑那州工厂实现了预期运营目标,GTAT 将在2014年10 月底获得苹果最后一笔1.39 亿美元的款项。
在iPhone6发布前,外界普遍对蓝宝石看好,由此带动的相关股价也是一路走高,在苹果iPhone发布前,GTAT股价曾在过去12个月翻了一番,主要是因为苹果将使用蓝宝石屏幕的传言营造了乐观情绪。
工艺不达标合作不顺利 GTAT财务性破产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合作在具体实施中并未朝着预定方向走下去。据国内某分析师介绍,蓝宝石材料在生产工艺上未达到苹果要求,成本也较高;同时 ,也有人指出,双方的合作问题不仅仅在长晶环节,切割工艺同样跟不上,由于iphone6的屏幕边缘采用了曲线形式,大大增加了切割难度。正是由于良品率不如预期,苹果不愿意将剩余的款项继续支付;加上GTAT与台湾的蓝宝石长晶厂鑫晶钻的设备纠纷官司败诉,需要返还2,400万美元的设备金额给鑫晶钻,导致资金出现了吃紧问题。
就在新一代苹果手机发布当日确认未使用蓝宝石玻璃后,GTAT的股价迎来了令人嗔目结舌的下跌,截至发稿,美股收盘GTAT股价报0.39美元,较之前缩水96%,于是,其在10 月 6 日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全维投资总经理程永红表示,GTAT的破产主要是“财务性破产”,是资金链断裂导致的。他认为,这一事件对行业最大的影响在于严重冲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截至目前,GTAT称此前与苹果签订保密协议,并未对申请破产保护的具体原因做出更多解释。
蓝宝石为什么会火?
蓝宝石的火爆,应该说是和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密不可分。诺基亚帝国轰然倒下,苹果由一种水果变为时尚代名词,并最终领头手机行业,与此同时,众多的手机厂商在旁边虎视眈眈,让手机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惨烈。
正因此,厂商在保护占地的同时还不断积极求变,巨头们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蓝宝石,认为其是下一代手机屏幕的主流。苹果也不例外,且率先大手笔投入资金给小伙伴进行研发与生产,这让蓝宝石身价倍增。
与此同时,各企业的大力宣传,行业媒体为了吸引点击量,将蓝宝石与苹果牢牢绑在一起并大肆转发,无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令人意外的破产
如果不是那一纸破产申请,GT还只是一个安安静静的材料商,并未被大多数人所知晓。翻阅此前的报道,美股投资者对于GTAT的乐观态度主要源自苹果公司。2012年,苹果在推出的iPhone 5手机中率先使用蓝宝石盖板作为摄像头, iPhone 5S主页键也使用了蓝宝石盖板。根据协议,GTAT将为苹果提供“低成本、大批量的蓝宝石材料制造服务”,苹果则向其预先支付5.78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合建一座蓝宝石工厂。
苹果CEO蒂姆·库克去年年底时也暗示其合作伙伴将量产蓝宝石玻璃,更笃实了市场的预期。如果亚利桑那州工厂实现了预期运营目标,GTAT将在10月底获得苹果最后一笔1.39亿美元的款项。合同时间从2015年开始,为期5年。不少机构曾大胆预言,蓝宝石消费电子时代已开启,“苹果正在按下刺激蓝宝石需求爆发的按钮”。
而这也让GTAT受到市场的普遍追捧,从签订协议至今年iPhone6的正式亮相,GTAT股价在9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一倍多。
但由于苹果9月发布的最新iPhone 6并没有如同外界预期的那样采用蓝宝石屏幕,GTAT近来股价持续回落,但没有人预料到,该公司会“突然死亡”。
破产申请一出,舆论一片哗然,就连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师都不得不承认此前的分析让自己“丢脸”了。
技术瓶颈是导火线,破产则是“狗急跳墙”
苹果之所以未采用蓝宝石,是因其技术尚未能达到苹果的要求。据称,此前测试表明人造蓝宝石易碎,当手机从不同高度和角度掉下时,屏幕会碎裂。而且,GTAT所生产的蓝宝石屏幕,成本价高达55美元,远远高于当初与苹果的协议价15美元。实际上,苹果公司与GTAT的合同也有表述,如果GTAT达不到苹果的质量和产能要求,将得不到全部的款项。苹果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向GTAT购买屏幕。
反观GTAT,当初苹果投资几亿美金给GT,说好帮GT扩大再生产后,把成本拉低,然后根据协议价供货给苹果。但是现在出来的结果是,GT的生产成本在55美元左右,却还是要以15美元左右的价格供货给苹果,极有可能陷入越做越亏境地,不交货则不但拿不到后续1.4亿美元的预付款,还得支付巨额违约金。
需要解释一下的是,GTAT走的是破产申请,而非破产清算。在破产申请的情况下,公司可继续运营,其股票和债券也在市场继续交易,并安排重整计划,区别就是公司管理层作出的重大决策需要破产法庭批准。不管债务人是否有偿付能力,一旦债务人走了破产申请,意味着债务人要提出一个破产重组方案,就债务偿还期限、方式和利益分配作出安排,如果债权人同意了就照做,如果不同意,法院认为合理也可以强制批复同意。一般方案的提出不超过18个月。
苹果目前已采用的蓝宝石,并非由GTAT供应, GTAT的财务状况因苹果确实变糟了,但还没到经营不下去的地步。也就是说,GTAT在这耍了手段,申请破产保护目的就是避免因苹果大量的订单堆积无法出货而形成的违期违约金、因良率带来的亏损以及大量的囤晶带来的资金链紧张。
在蓝宝石整个链条上,GTAT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苹果最大的一颗棋,一旦其申请被法院通过,这个烫手山芋,就该由苹果来啃了。因为蓝宝石在手机的应用前景,并未因此次事件收到太大影响,华为发布的P7蓝宝石手机广受媒体关注和消费者好评,即使苹果也从未放弃蓝宝石的研发。
这场游戏,谁才是倒霉蛋?
这场游戏第一个倒霉的当然是GTAT,虽然这次的破产属于战略出击,但对其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对于品牌的伤害且不提,最直接的就是关厂裁员。正因GTAT这块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引发了蓝宝石全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第二个倒霉的则是苹果了。从GTAT申请破产保护那一刻开始,苹果就由主动变为被动,前期投给GTAT的几个亿全部打水漂不说,蓝宝石屏幕的战略也不得不重新作出调整。
暂且不论GTAT与苹果的较量,对于投资人而言,这次股票的暴跌,可谓是血本无归了。曾经的一路挺进让众多投资者信心满满,到这次的自由落体,摔的可是够呛。此前就有银行将LED行业列为高风险行业的消息传出,这次事件也许会让投资者对LED行业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不利于未来的融资。
但相对于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亏损,或许最大的“倒霉蛋”是中国市场的蓝宝石参与厂商。有媒体撰文《GTAT曝丑闻:致中国企业受骗损失十几亿》称:GTAT此前在中国的很多订单存在严重问题,向中国高价出售了一大批蓝宝石生产设备,其承诺的技术指标没有一个可以达到合同的标准,为此,一大批中国企业受到了十几亿的经济损失。
据全景网报道,林洋电子就是蓝宝石设备采购商之一,不过林洋电子方面直接撇清关系,称“公司不涉及蓝宝石生产,也没有相关设备”。林洋电子证券部门相关人员介绍,“经营蓝宝石产品的是控股股东的子公司,与上市公司没有关联。至于控股股东的子公司是否从GTAT购买了蓝宝石生产设备,不在公司的披露范围内,具体情况也不了解”。
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几经周折才联系上广东赛翡蓝宝石科技有限公司蓝宝石业务负责人,欲就此次事件进行采访,对方以“GTAT这个事情太复杂,我们不方便评论什么,也不好说什么”为由拒绝接受采访。据此前《梅州日报》报道, 赛翡一位负责人称:“高端的蓝宝石生产设备基本上都被国外的几家制造商垄断,价格高得吓人。但经过考察、比较、鉴别,我们还是选择了实力最强的那家,一次性购进30台进行试产。”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也以“我们不接受采访”为由明确拒绝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今年7月,水晶光电在复牌公告中表示,“拟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人民币 122,145 万元,用于‘滤光片组立件扩产’项目、‘蓝宝石长晶及深加工’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据报道,俄罗斯APEKS主要向中国出售蓝宝石长晶炉。工作人员唐吉亚称,最近来自中国的订单增长很快。据她介绍,APEKS均曾向水晶光电、东晶光电出售设备。
如今GTAT申请破产保护了,同样采购过GTAT设备的台湾企业鑫晶钻发现GTAT设备未能达到合同要求时,将GTAT告上法庭,最后GTAT败诉,需要返还鑫晶钻2400万美元的设备金额。
那么未来中国企业会维权吗?或者能维权吗?媒体的解读是,“之所以大陆企业无一选择将GTAT告上法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或许在于,项目投资时很多都动用了政府的资金,一旦披露具体细节,政府的投资或会打水漂,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保持沉默’”。
从阿拉丁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以及众媒体披露的情况,似乎也在坐实上述结论。此次事件,苦果极有可能由中国企业来吞了。
蓝宝石概念股受挫 跟风陋习现形?
国内市场和苹果相关的概念指数下跌1%,报收5351.56点。相关概念股则一片哀鸿,环旭电子、水晶光电、大族激光、共达电声等个股跌幅居前,另外,蓝宝石概念指数于10月10日更是重挫2.65%,领跌整个市场。“GTAT现象”令市场人士感叹:退潮后,尽是裸泳者。科技股在缺乏实际业绩支撑下,疯狂炒作概念的阶段已过。
据蓝宝石产业的业内人士透露,GTAT向中国企业以高价出售了一大批蓝宝石生产设备,包括江苏吉星、广东赛翡、海宁上城科技、贵州皓天和江苏林洋等,但这些设备几乎全部不能达到其承诺的成本和产量的要求,企业的设备投入基本打水漂了。这归咎于“传统”的麻木跟风及赚快钱陋习。
据了解,GTAT在销售炉子时所提供的数据,都是实验室数据,其完全没有大规模量产的经验,而很多中国企业认为这是美国品牌厂家,并且向苹果供应蓝宝石材料,麻木迷信崇尚,不经深度思索而争相跟风购买设备、扩产,导致现时的重挫,吃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另一方面,近年来炒热的蓝宝石概念下国内蓝宝石相关小企业迅速崛起,而其中不乏一头热的跟风企业,而这部分企业大多抱着赚快钱的心理,用别人的研发成果取得自己的成功。这部分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所以希望通过引进国外大企如GTAT的自动化设备,快速生产,快速获利。对于长期虚高的蓝宝石概念以及盲目跟风的投资者来讲,这无疑是一个教训,告诉他们“科技研发有风险,跟风炒作需谨慎”
其实,不仅是蓝宝石产业,国内整个LED产业链均存在这种陋习,哪方面产品赚钱便一哄而上,不顾前因后果,只贪图眼前的收益,起风之时或许会上升一定高度,但若风停了,自然会掉下来了。如今年牵起的LED灯丝灯热,首个产品一推出即牵起国内众多企业的投入,传统照明转型LED的企业、封装企业还有部分LED应用企业均争相推出各式各样的灯丝灯,更成为各大展会的热秀产品。但是它的缺点明显,良率差、光衰快、安全性差且成本高,市场前景还是一片迷雾
又如近期备受追捧的智能灯泡系列产品,自飞利浦智能灯泡一出,智能化概念便开始漫天飞扬,国内企业更是开始各种山寨,推出系列低价“智能”照明产品,而此智能是否彼智能,不得而知。
市场从“贪婪”转向“恐惧”的关键节点只在弹指之间。盲目追风而不带周全考虑,或许会带来产品滞销及库存过多的情况,甚至于经营受重创。这也是目前国内LED市场混乱、同质化现象严重、产能过剩等现状的主导因素。
进补过盛 企业依赖成瘾
GTAT不仅向中国大陆的企业销售设备,也同样向海峡对岸的台湾客户销售。但台湾企业在发现GTAT设备未能达到合同要求时,便将GTAT告上法庭,最后GTAT败诉,需要返还相应设备金额。但大陆企业在发现问题后大部分却选择了缄默。据透露,国内LED行业政府巨额补贴下,及对于新兴产业LED产业的补贴监管力度不够或过于麻木,造成不少企业在项目投资动用政府资金,进行大肆的扩张,如出现事故,一旦披露具体细节,政府的投资或会打水漂,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保持沉默。
近年来,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特别是绿色节能产业的补贴不断加重,而正处于朝阳时期的LED产业正是补贴的重点,但麻木的政府补贴也造成了国内LED芯片严重的产能过剩的现象,从而造成LED芯片价格的直线下滑,带动中游封装低价竞争,众多LED上市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而且,政府过于“随意”地发放补贴,造成补贴力度超过公司盈利增长速度,垄断国企巨头以亏损名义获取补贴,上市公司依赖补助实现盈利,地方政府为创造政绩定期补贴被打上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等现象,这都违背了市场规律,影响退市制度公平。
依赖于政府补贴生存的企业,在政府停补之后该如何是好?企业应该善于运用政府的补贴,如投入研发、创新,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自强自立才能继续存活。
警钟敲响 勿在一棵树上吊死
GTAT花费巨资在亚利桑那州兴建了一个生产厂,专门为苹果独家生产和供应蓝宝石玻璃,然而苹果却不一定要购买它的产品。它的现金流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一旦成为苹果的供应商,或许可以借此发展壮大,寻找更多的客户,走上多元化道路。但在不能得到同等保证情况下冒险为某一家客户准备一个独家生产厂,而且不能根据需求来决定生产,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就如同做一场生命的赌博,赢了可得一片天,输了或许是自己的全部。正如业内人士所评论,“成也苹果,败也苹果”。
GTAT的破产给所有企业敲响警钟,不要将自己的未来捆绑在一家客户身上,更要注重稳打稳扎,量力而为,按照长远的规划去发展。在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工业大学电光源材料研究所王海波所长看来,企业还是要归根于经营的本质:不管在产业链的哪一端,能力有多强,它的本质是做好本分工作,为下游做好服务,从中获得自己的利润。
诺奖带动LED产业经济腾飞 GTAT破产影响不大
据2013年蓝宝石应用市场分布的数据来看,LED应用所占比例还是占绝大部分,为78%,由于iphone6带热下的蓝宝石企业,在此次受到重创后,或对于LED应用的供货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但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上蓝宝石概念目前没有大幅下跌,因为78%的蓝宝石应用于LED衬底,而且蓝光LED技术获得了2014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宣告着LED照明时代的到来,再加上10月份60W及以上的白炽灯禁售给予LED照明灯具替代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我们预计新一轮补贴政策大概率在年底颁布,这都届时将进一步拉动LED需求及提升未来预期。综合来看,GTAT的破产对LED行业来说只是余震。而蓝宝石概念得益于LED产业的发展实际上也没有大幅下跌。
阵痛过后 蓝宝石市场仍然向好
再看蓝宝石方面,GTAT 的破产对于蓝宝石在智能手机的应用无疑是一次考验和挑战,但向好的市场前景让IT 巨头对蓝宝石应用方向持坚定态度。
目前智能手机硬件功能规格提升已经到了瓶颈期,提高用户体验的最好途径就是材料和外观的创新,蓝宝石材料能很好的将坚固与轻薄这两大特性融合在一起,为设备的可视性及坚固性保驾护航,也是提升手机档次及用户体验非常好的途径。
在之前众多猜测中,多数人认为随着GTAT 产能的逐步释放,苹果在未来机型依然会采用蓝宝石盖板是大概率事件,国内已有华为、VIVO、金立等众多手机厂商率先推出蓝宝石盖板机型,蓝宝石在智能终端应用的大方向是可以肯定的。
蓝宝石改版的成本和良率问题的一旦解决将是新一轮蓝宝石行情的拐点。从现在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蓝思、伯恩都没有放弃蓝宝石盖板项目,一直在尝试提升良率的方法。GTAT破产于蓝宝石企业,短期虽有阵痛,但期后国内众多蓝宝石厂商在此次事件后反而可能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对于蓝宝石行业的发展,王海波也提出一些建议。通过这次事件,蓝宝石企业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针脚,不管外面如何变化,也还有固定的客户,在这段产业链还有生存的价值,因为LED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它的腾飞也会带起上游材料及相关产业的发展,LED外延的蓝宝石衬底的应用也随之扩大。
但同时LED外延衬底的材料品种也在增加,如碳化硅的衬底、硅衬底、氮化镓衬底,若其他衬底材料在性能及性价比赶超上来,对于蓝宝石衬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蓝宝石企业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阵脚,不管外面如何变化,还有固定的客户,在这段产业链还有生存的价值。二是,蓝宝石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不应局限于材料设备,应该跳出LED行业,发掘它的另一面应用,实现多向性发展。
结束语
整个事件似乎是两个美国厂商苹果与GTAT的商业博弈,而GTAT的破产只是这场游戏中的一个战术。虽然目前只是破产申请阶段,谁输谁赢未成定局,但一部分博弈的苦果已落入了中国蓝宝石厂商手上。
此次GTAT破产所触及到的企业及利益链主要涉及LED上游的蓝宝石厂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波及中下游的供应。同时,这也给国内不经深度思索而争相跟风购买设备、盲目扩产的企业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