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LED大热的背后值得深思
  蓝光LED荣获诺贝尔奖被全球媒体集中狂轰乱炸一番,LED照明的美好时代已深入人心,其带来的不仅是照明革命,更是LED产业进程的大幅加快,更多的照明公司看好LED的发展趋势。
  尽管蓝光LED仅仅被发明了20年,但其影响深远。本次蓝光LED成功夺冠,荣获当今世界最高科学成就奖——诺贝尔奖,对于提升LED认知度、从业者社会地位、增强补贴扶持力度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作为照明人,在一听消息后奔走相告,惊叹这年头搞照明技术研发的也能问鼎诺贝尔奖,除此之外我们能否得到更多的启示与思考呢?
  首先,获奖信息迅速蔓延的同时,照明行业人士在扬眉吐气之余也不免吐槽:为什么诺贝尔奖授予了发明LED蓝光照明的三位美日籍科学家,而没有授予发明OLED的中国科学家?笔者分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注意:
  1、在诺贝尔奖评审分组上,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蓝光LED”发明者所面临的的竞争对手相对不算太强大,而诺贝尔化学奖领域则是强手如林,中国的“OLED之父”邓青云面临激烈竞争最终无缘诺贝尔奖杯。
  2、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LED在欧美地区基本是白炽灯的直接替代品,属于自爱迪生发明灯泡以来又一次光源技术的革命,而OLED属于LED的材料革新,对于发光本质与LED并无区别,显然评审专家们在选择上更加理性、务实。
  其次,近年来照明工程用电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且逐年提升,使得人们对于节能照明技术创新的关注度不断增加。三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成功,与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反观国内的一些科研工作者,要么蹲在大学实验室埋头苦干、闭门造车,要么忙着拉项目、赚外快,很难静下心来一心一意进行科学技术研究。
  再次,国内很多照明公司对技术研发板块重视度不够,企业赚到的钱,更多是投入到市场营销、扩大生产方面,投入在技术研发上的经费不到营业额的10%。更有甚者,企业里根本就没有技术研发部,在这些老板眼里,技术研发是政府和院校的事,自己搞好生产组装、市场营销就行。而脱离企业和市场的科研,政府就是再重视,其财政投入力度再大,最终也是收效甚微,原因在于监督管理跟不上,科研甚至变成了院校机构套取资金的门路。所以,技术研发既要靠政府与院校,也要靠市场和企业。
  最后,LED照明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传统光源的更新换代,而是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的技术革新。随着LED照明行业由狂躁慢慢趋于理性,行业逐渐出现了一些比较优质的品牌,而诺贝尔奖犹如闪光灯,让全球资本开始高度关注LED照明产业,这些优质的品牌很有可能会吸引到更多的资本介入,从而加速LED照明公司间的并购,由数个、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小微企业组建成航空母舰级别的超级公司,进而催生五十亿、一百亿级的全球领袖品牌。
  归根结底对于照明人而言,诺贝尔奖也不过只是一个奖项而已,在欣喜若狂之后,市场依旧残酷,行业依旧浮躁。
  LED获奖的热潮很快就会消散,照明人要“静下来”,放弃狂热追逐的心态,任何事情不能只靠热情、跟风和狂躁,而是要务实,脚踏实地的干活。照明公司既要注重培养人才,又要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凭着强大的技术支持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 3.jpg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