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前面的话
2013下半年,从海峡对岸传过来一点声音,台资厂商率先推出了一些全新封装形式的器件,他们称之为“无封装器件”。这种器件的出现在行业里引起很大的反响,从字面上讲,似乎有颠覆整个封装业的意思,但是在实际了解之后,发现叫法上有点耸人听闻。
根据我们在LED照明界多年的经验,目前还没有器件能发展到这种程度,详见图1,图2。
由图可见所谓的“无封装”,其实只是封装形式发生改变,并非彻底的无封装。相对于传统支架结构的产品,其最大的特点为芯片采用倒装结构,且芯片直接共晶焊接到封装底部焊盘上,略掉了传统封装结构的支架固晶、打线bonding的步骤,它仍然是封装形式的一种。准确的讲,应叫做“带封装器件”,也可以称为“芯片级封装”。
结论是肯定的!革命并不会一天发生,但我们一定需要及时了解。
“带封装器件”这种新的封装形式,对有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的企业,可能会更有利,比如三星公司这样的LED照明巨头。如果这种“带封装器件”开始批量出货,其性价比优势将很快对原有的COB和SMD产品带来新的压力。
对“带封装器件”的恐慌其实大可不必,封装本身存在多种形式,“带封装器件”只是其中一种。各种封装的形式都有自己的应用需求,比如说传统的直插型,因其加工简便,到现在仍然有市场。虽然说“带封装器件”短期内不会取代所有的封装形式,但它的出现,还是需要引起业界的注意和重视,因为会对LED界带来新的突破。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大文豪韩愈的一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芯片厂商来讲,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芯片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上,建议还是做到PKG为止。
对封装厂商而言,“带封装器件”来势迅猛,建议封装厂应该主动的与前端芯片厂进行合作,研究这种技术,主动向前端靠拢,最好能掌握这种“带封装”的技术。
对于中小厂商的建议则是加强与国内设备厂商合作,注意学习这种新的技术,找到自己的路。相信能量产MOCVD设备的国内厂商,在“带封装器件”设备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新技术的出现,对于设备厂商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对照明厂商的应对则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带封装器件”直接与SMT自动化进行对接,照明厂商只需要主动了解这种技术,准备相应的技术配套方案即可。特别是对现在月产量超百万的球泡灯厂商,“带封装器件”带给他们的会是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
技术的创新,工艺的改进是永恒的主题,所以需要大家不断的有所提高和突破。而所有LED工艺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一定都会朝着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LED生产技术的集成电路化,也就是把集成电路的工艺引入到LED中来。正如前面所说,LED的封装技术,几乎都源自于集成电路。而集成电路的制造方式,LED也会参照,比如更加洁净化:三星的LED生产车间,已经达到Class 1000,世界上最纯洁的LED产品也许就来自于三星。
第二LED生产的智能化,LED生产工序,几乎都可以借鉴IC生产线,大量成熟的自动化工艺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可靠性,这是任何制造业的发展趋势,LED也不会例外。
第三LED综合化,以“带封装器件”为例,在芯片厂里面就完成了封装厂的任务,整个产业链更加集成。
所以在整个LED产业高速发展的时候,拥有集成电路技术,拥有自动化设备,拥有核心人才和技术的企业,将会有更大的胜出机会。
目前,很多国际巨头,韩资企业,台资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都在研究“带封装器件”技术,2014年应该会批量上市,那么我们国内LED同仁可否登高望远,更进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