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丨财政部:运用PPP模式为城镇化建设融资 或取代EMC
9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旨在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融资渠道。
在中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如何为城镇化建设融资成为摆在中国官方面前的一道难题。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此前表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为53.6%,预计2020年将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或将达42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由于地方债日益被视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风险点,以及对“土地财政”的批评之声四起,原有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财政、土地的投融资体制弊端已显现,难以持续,亟需寻找新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
而由于PPP模式强调社会资本的深度参与,推广这一模式,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城镇化建设筹措资金,控制政府性债务,缓解财政压力,同时也有利于政府更好转变职能,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哪些项目可优先采取这一模式?根据《通知》,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轨道交通等,应当受到重点关注;收费定价机制透明,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应当优先选择。同时,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地方财政部门应当对政府付费或提供财政补贴的项目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财政负担。要按照政府性债务管理要求,重点做好融资平台公司项目向PPP模式项目转型中的风险控制工作。推广使用PPP模式的效果如何保证?《通知》要求,要对项目资金使用、公共服务质量、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对社会公开。
据悉,财政部长楼继伟此前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议上透露,目前财政部已面向社会推出了80个PPP项目,成立了PPP中心以提供不同行业的PPP项目标准文本,并对地方财政进行培训,推动各级官员转变观念,并指导其分类开展PPP项目。
楼继伟表示,中国政府将沿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和质量。
事实上,此前中国多地已经开始在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市政公共设施等领域尝试PPP模式。近日,福建省发改委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推出122个项目,总投资约2248亿元,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及营运,即PPP模式。所谓PPP模式,实质上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即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投资回报;政府部门则负责监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价格和质量。适合采取这一模式的项目,通常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规模较大,具有长期稳定收益。
PPP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难以推行 制约其发展
在节能领域,国家高层对合同能源补贴机制对产业的带动认可度低。国家发改委对2014年的合同能源管理奖励调整方案,几经波折,还处于难产中。虽然流产可能性低,但几个月的波折难产后肯定对行业的力度一定是大减。
政府各个部门对节能服务行业、特别是合同能源管理普遍评价不好,力推几年,不见长进。
财政部力推PPP模式,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产生冲击
由于地方政府的债台高筑,已近临界值。中央财政将力推PPP(公私合营)项目模式,缓解财政支付压力,各地的财政部门都组织政府各个部门学习该模式。当前各地政府的主管市长一谈论项目,必定离不开PPP(公私合营)项目模式。由于市政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最终都涉及财政支付,合同能源管理财政部门接受程度一直不大,造成很多地方无法实施。现在PPP(公私合营)项目模式来了,节能公司是一头雾水。PPP(公私合营)项目模式火了,合同能源管理没热就凉了,道路照明节能、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领域,因为涉及关键的财政支付环节,方案咋设计?两种模式咋整合?
2014年经济环境不好,工业节能领域项目风险度极高,融资难。
各个领域专家普遍定论,2014年经济环境不好。工业节能项目极易遭遇业主方产能下降风险,银行部门对工业节能项目的评估认为风险度极高,不予提供贷款。
各个行业遭遇市场网络化、产业金融化的转型压力,节能还没有成型,就面临的需要用新武器重新装备自己。市场化、规范化,迅速提升自己,找到新的资源整合点,尤为重要。PPP模式未来或将取代合同能源管理主导节能市场。
  • 1-1409250Z2114K.jpg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