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建设部、发改委等国家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鼓励城市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2009年底,国务院又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达8,820.03亿元。
在地铁建设中,照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地铁照明设施中,地铁各车站多采用LED照明方案,不仅可节省大量电费和大量的铜缆,而且还可确保照明质量,同时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
LED悄然照亮国内地铁
从2008年开始多地区地铁引用LED照明灯具,地铁照明的市场开始出现在众多厂商的视野里,因其未来的广阔光景,使无论是飞利浦、三雄o极光等老牌灯企,还是新力光源、史福特照明、升谱光电等LED企业都在竞相抢占地铁照明市场。
2008年,香港地铁携九洲光电在全球最先引入LED光源作为地铁车厢内部照明,拉开了地铁照明的LED时代序幕。
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地铁场所照明用LED灯具技术规范》,明细了地铁LED照明灯具的采购规范,为地铁LED照明灯具打开了标准化之路。
据调查,2013年,国内地铁数量约有48条,同时有28座城市正在修建地铁。国内地铁网络中,以深圳地铁为例,除了2号线全线尝试使用LED照明之外,其余的多使用传统照明,地铁照明的LED市场潜力可谓是相当巨大。
铁道招标政府主导EMC困局曾阻碍LED扩展地铁市场
在国外的地铁照明等大型LED工程项目上,EMC能源合同管理模式承担了一个重要角色。通过EMC这种新型合作机制,地铁公司在项目前期不须承担项目费用,以“零成本”的投资与LED企业展开合作,而LED企业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
作为“舶来品”,EMC模式在中国患上了“水土不服症”,市场推广局面难以打开。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EMC模式之所以在中国难以推广,除了国内对其还不够了解之外,还存在许多机制上的障碍。”EMC的机制上障碍主要表现为:企业与用户相互信任度低,EMC项目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对EMC模式的税收过重。
以上三方面的机制障碍,给国内LED照明的EMC商业化进程蒙上了阴影,进而放慢了LED照明在地铁、铁路照明市场的进程。
政策风向趋向明朗LED地铁照明市场大有可为
据了解,经过国家政策补贴不遗余力普及LED照明在公共场所及室内领域应用,LED照明产品逐步应用在户外照明、室内照明等。目前,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广东省2013年1-3月的路灯及隧道灯招标已经达到7.6万盏,而去年全年招标总量才7.5万盏。
并且,国家发改委淘汰白炽灯项目办主任吕方,近日在中国照明学会主办的中国照明论坛上指出,2013年推广LED照明产品将达到3000万只,涵盖的产品种类在隧道灯、路灯、筒灯、射灯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球泡灯。
北京地铁部门计划2015年完成10万个LED灯改造。据该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铁能耗持续增长,节能降耗成为北京地铁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2005年开始,北京地铁就开始投资85亿元用于2条地铁线路共70多个设备系统的改造。
数据显示,去年北京地铁实施LED照明节电试点工程,总共更换了LED灯具近2000个,年节电15.6万度。今年,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将扩大推广LED绿色照明,预计将更换LED灯具2万个,预计年节电170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