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赖特的“有机建筑”与勒·柯布西耶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建筑思想,更不同于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现代建筑不是老树上的分枝,而是从根上长出来的新株”论断,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这是一种提倡简单,反对过度装饰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地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它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的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
密斯的“少就是多”建筑设计哲学主要寓意于三个方面。
一、结构上,即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讲究结构逻辑,使之产生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建筑空间。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密斯在自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在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工作之际,由他设计的湖滨公寓充分展示了他在科技时代的建筑天才。
图:湖滨公寓
二十世纪以前,建筑形式在受到结构限制的同时也受到当时的建筑拥有者的思想限制。在西方建筑的各种形式中,繁多的装饰件、庞大的结构体是其统一象征,只有当新的结构技术和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时,建筑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二、建设艺术造型上,净化建造形式,使之成为不具有任何多余东西,只是由直线、直角、长方形与长方体组成的几何构型图。
“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图: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
如果说艺术的本质是向原点的回归,那么密斯是通过“新guo jia美术馆”这件封笔作,回归到绝对主义绘画的偶像“黑色的正方形”所要表现的终极世界。这座新guo jia美术馆,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形。
图:德国柏林新guo jia美术馆
三、精确与严谨的施工,选材与对材料颜色,质感与纹路的精心暴露,却使造型显得更加明晰精致纯净与高贵,具有百看不厌的形式美。
1954-1958年建于纽约的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西格拉姆大厦,这座仿佛凌空生起的摩天大楼无疑是纽约最精致的建筑之一,这种精致不是来自楼里楼外充斥的雕花线脚,而是来自其精巧的结构构件、茶色玻璃和内部简约的空间。
图:西格拉姆大厦
“少即是多”这一理论在1950年落成的范斯沃斯住宅上体现得最为彻底。这栋深藏于森林深处、满足了所有梦幻想象的玻璃房子,以其极端和纯粹性,成为充满争议和浪漫色彩的不朽之作。范斯沃斯住宅是密斯的最后一个住宅作品,而且是密斯移居美国后设计的唯一一幢住宅。
图:范斯沃斯住宅
在密斯的建筑中包括从室内装饰到家具,都要精简到不能再改动的地步。我们无从得知密斯是在怎么样的灵光一现之下找到了这句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总之,现在它影响我们这个世界已经七十年了。
图:密斯·凡德罗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