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徐维平:建筑生于光 —— 建筑特征的概括

「徐维平老师课程系列」序


对于一个人来说,白昼和黑夜是两种生命的色彩;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白天和夜晚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而对于一座建筑而言,日与夜就完全是一种一脉相承,却各自精彩的表达体系。


面对城市中蜂拥而上的耀眼天际,我们是否应该想想,我们真的需要那么炫丽吗?这样的炫丽跟建筑本身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说建筑的空间依赖光而得以视觉呈现,那建筑照明所要表现的主体显然是建筑本身,这二者之间需要实现一种恰到好处的契合。


没有谁比一个资深的建筑设计师更能深刻理解,并精准阐述光和建筑的关系。作为一个知名建筑设计师,徐老师坚决认为建筑照明设计不是游离于建筑之外的再创作,而应该是建筑设计的延伸,应该在“深刻”理解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对光的控制和表现手段,来反映建筑空间性格与特征;同时,建筑设计师也应该为建筑的照明留有实现的基础空间。


他力主有“节制”地用光,将通过分享其亲历或见证的许多典型地标性建筑的“寻光之旅”入手,解构建筑如何生于光。


他引用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所言——“光就是空间(Light is space)”,通过课程带领我们走到建筑外面理解光,走进建筑中感受光。


徐老师的课程将依次分为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1、形态的描述:建筑体量的三维呈现;2、建筑特征的概括: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表现的概念;3、 质感与层次的表现:利用光线布置的强弱变化、明暗差异;4、性格与气氛的渲染:光对空间品质的表现、艺术感染力和人的心理体验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徐维平:

建筑生于光(4-2)


第二堂,我们以新晋世界级超高层建筑“武汉606中心”等典型地标为例,为大家讲述,如何通过建筑外立面照明,概括建筑的特征。

1、对建筑艺术化特征进行阅读理解


与上一课的项目相比较,武汉606中心是个建筑艺术化特征比较显著的项目,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用光表达重点来表现建筑的艺术性形体。


606楼高606米,比在建的“注射器”上海中心还要高,由美国AS+GG与华东建院合作设计,外观极具特色,大楼主塔底座俯视图成“三瓣形”,是武汉三镇地势的抽象化体现,由此构成的三个立面呈弧形内凹。


整个主塔外观呈流线型,下粗上细,顶部是三条边交接而成的一个光滑镂空的穹体。


为减小风压,主塔外部多处设有开槽,以便让风顺利通过,同时,风洞的设置也使得建筑层次感更突出。



因此,我们通过解读,可以把606中心建筑的外部艺术性表征分解为三个显著特点:

a:“三瓣形”主体形成的Y型的外立面构成;b:主体中有节奏呈现的风洞构造;c:三条边交接而成的一个光滑镂空穹体。

因此,外立面的照明方案也据以上三点开展。


2、解构建筑,寻找光应该出现的最恰当部位

a:“三瓣形”主体形成的Y型的外立面构成——百叶照明


下图是大楼的标准层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部分是三条跟建筑表皮相接,但又外凸、并渐变退缩的部分,在这部分里,因为调节阳光对室内空间的作用,而设置了多层的百叶遮阳板。



显然,这些百叶遮阳板就成为了我们可以放置灯具,照亮建筑表面的场所了。


但我们应该如何布灯呢?是全部遮阳百叶都布,还是有节制地布置呢?


这里其实也涉及阅读理解问题,我们再观察标准层平面中蓝色的表皮勾勒,发现它们是从三条主边开始,向中心内凹方向退减的,因此,光的呈现方式,也应该充分表现这种从强到弱的逐步退减,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布灯的位置,应该集中在贴近边线,与建筑表皮相切位置最深的地方,让光跟随相切位置的变浅而退减。


图:在百叶遮阳板中,选取最上方的一块,藏了线性投射灯,投亮间隔结构。



b:主体中有节奏呈现的风洞构造——风洞照明


我们先看下图,风洞结构位置的标准层平面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位置其实是个小型的多层空腔结构:



照亮这个结构有两个主要选择,第一,照亮里面,但在相沿的外立面玻璃部分需要做釉面处理,提高反射率;第二、照亮除外立面外的结构。显然,第一种方式没法正确表达建筑结构的特征,因此我们选择第二种方案。



c:建筑顶部三条边交接而成的光滑镂空穹体——塔冠照明


塔冠部分设计极为精妙,像凌空飞跃的火箭塔,也同时为整个建筑艺术造型的点睛之笔,因此,如何能将“镂空”、“立体”这些感觉用光表达出来,至关重要。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穹顶内侧金属部分可以打亮,并且可以选择重点打亮,光产生逐步褪晕,产生渐变感。



同时,三个线条的交织结构外部为钢结构外包括玻璃,可以选择把内部钢结构打亮,产生通透感,晶莹剔透。



再者,建筑主体中塔尖部分,应与穹顶有所交流,因此,建筑主体中的塔尖部分,可以使用内透,由上而下渲染为渐褪的变化,呼应穹顶从下而上。



由此,通过阅读理解,总结出三大特征,然后各个突破,我们可以得出整个建筑的照明方案,应该说,是完全表达了建筑流线型结构、力量型挺拔的艺术特性。



3、小结

在十多年前,国内刚开始有城市亮化工程概念的时候,大部分城市建筑用的都是大型泛光灯,把整个建筑外立面全部照亮。


这种就是典型的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重点,不但无法抓住尤其是那些构造极具艺术化特性的建筑特征,而且还是一种浪费的行为。


因此,正确理解建筑的艺术特征,抓住典型位置重点表达,即为节制。


我们以一个美国SOM的作品——广州保利中心,结束本堂课程:


图:广州保利中心,白天和夜晚对比。


保利中心是一组典型的建筑集群,建筑的结构是外挂的,建筑的主要结构都暴露在外面,构成了浓烈的结构感,像个巨大的工程箱子。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阅读理解,外挂的梁构,就是建筑的艺术特征,因此,照明方案只选择了将梁构部分照亮,而其他部分只是略为点到即止。


优秀的照明解读,不仅仅准确表达了建筑的美学,而且,做到了节制的用光。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 640 (2).jpg
  • 640 (1).jpg
  • 640 (3).jpg
  • 640 (4).jpg
  • 640 (5).jpg
  • 640 (6).jpg
  • 640 (7).jpg
  • 640 (8).jpg
  • 640 (9).jpg
  • 640 (10).jpg
  • 640 (11).jpg
  • 640 (12).jpg
  • 640 (13).jpg
  • 640 (14).jpg
  • 640.jpg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