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2014年,全球步入LED照明大时代,美国、加拿大、欧洲禁白计划在全面实施,市场需求量急剧攀升。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加强对重点海外市场出口,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LED企业发展速度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不匹配,在知识产权意识、专利布局、目标国市场产权体系认知等领域都缺乏专业的指导,面对国际对手的围追堵截,往往选择交纳专利许可费用,或者放弃部分海外市场,丧失竞争的先机。LED产品出口究竟面临哪些风险,造成风险的根源是什么,本文试图揭开神秘的面纱,一探究竟。
2、LED产品出口的专利风险类别
2.1 竞争对手专利风险
LED行业的专利诉讼从20世纪初开始,就没有停止过。2008年-2009年,哥伦比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退休教授Rothschild发起337调查,11家国内企业被诉专利侵权,最终有9家被调查企业与Rothschild教授达成和解,或者暂停及停止销售。到2017年,日亚的白光LED即将到期,为了获得新一轮竞争优势,不断的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专利诉讼。专利诉讼是国际竞争对手惯用的手段,一方面是他们熟知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能够娴熟应对,另一方面,诉讼能够达到宣传的效果,还能威慑其他竞争对手,达到商业目的。
通过专利战争,国际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形成,产业链上游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专利联盟,把控全球主要市场。国内企业被隔离在核心专利许可之外,产业链向上延伸的难度很大。
另外,国际竞争对手采取“放水养鱼”的策略,当行业培育、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针对相关技术收取专利许可费用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国内DVD产业的从繁荣到消亡也不过几年时间。届时,高额的许可费用、海外诉讼的风险,会逐步压缩国内企业的出口市场空间。
2.2目标市场法律制度风险
专利具有地域性,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授予的专利保护权仅在该国或地区的范围内有效,除此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专利保护权是不被确认与认可的。不同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也不相同。
337调查涉及到向美国出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问题。我国已经成为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在相关的案件中,胜诉概率不超过五分之二。 337条款在证据提供、应诉反应时间等规定与国内不同,处理过程冗长,企业往往由于不熟悉法律体系,错失应对良机,轻则暂停销售,重则退出美国市场。
展会也是LED专利风险高发的地域之一。以德国为例,展会期间,如果发生侵权行为,专利权人采取警告信、申请临时禁令等手段,申请没收侵权产品及目录并禁止在德国境内销售、批发或者其他途径流通侵权产品。在德国,故意侵犯知识产权是犯罪行为,可启动刑事程序。2014年法兰克福灯展上,有两家中国企业因为可能侵犯专利权,遭到主办国海关突袭查抄,多款产品被没收。
在专利纠纷费用方面,不同的地区也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例,根据Lexmachina 2014年发布的专利诉讼赔偿报告显示,2012年,美国专利侵权诉讼赔偿总额达到29.5亿美元,赔偿额的均值达到185.6万美元。在国外处理专利纠纷,耗时、耗力、还需要支付巨额成本,并且结果还无法保障。
2.3LED企业专利意识风险
截止到2013年,我国LED及其相关专利授权数量达到19万件,授权专利类型比例如图1所示。海外LED专利布局相对缺乏。近几年来,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开始逐步申请PCT专利。但是仅依靠少量的国外专利布局,出口产品可谓风险重重,面对竞争对手的专利侵权警告函和专利诉讼,毫无还手之力。
我国LED企业中,封装和应用领域的中小企业较多,缺少自主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人才,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来自国外的订单更多关注价格、成本、交货期等传统的国际贸易因素,缺乏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理解。尽管产品出口频繁,LED企业对知识产权预警机制非常缺乏,遭到侵权诉讼以后,才开始寻求律师和专业人士的帮助,不仅造成损失,并且会影响订单验收,进而影响整体商业策略的运行。
3、出口专利风险应对措施
3.1意识:LED企业国际化与专利风险
LED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国内LED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知识产权管理领域,也需要适应国际化要求,建立国际化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应对知识产权风险。
专利风险应对不仅仅包括风险的防御,也可以采取主动出击。虽然国际巨头已经构建起知识产权壁垒,但与其它行业不同的是,由于LED产业链较长,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处于专利竞争劣势的公司,可通过不同技术路线来绕过现有专利障碍,或者结合原有产业基础形成自身特色技术领域。通过技术的培育和发展,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专利手段实现市场目的。
3.2途径: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布局
专利资产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合理的布局和利用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进行专利许可、专利交易、作为商业谈判的筹码、专利组合应对诉讼等。LED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的国内外布局和利用,能够盘活专利资产,提高价值,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LED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也限制知识产权运用的效果。对于LED企业来讲,通过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制度、流程、合同等管控,能够有效保护企业创新成果,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推动知识产权利用。
3.3手段:组建LED产业专利联盟
为应对国际竞争对手的专利压制,突破专利壁垒,我国LED产业可整合现阶段的资源,建立LED产业专利联盟,将某项技术的障碍性专利或互补性专利进行联合统一许可,可以消除该项技术的交叉许可的障碍,避免许可厂商单独和企业的单独专利许可谈判,节约交易成本,促进地区LED产业的发展。
组建联盟的另一个优点在于,通过联盟的手段,整合一批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加强对LED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诉讼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提高行业的知识产权风险应对能力。
3.4 措施:建立海外专利风险预警机制
LED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专利风险,很大程度上市来源于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不完善,因此,作为应对国际市场专利风险的战术性手段,LED企业需要建立专利风险预警机制,了解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状况,制定技术创新研发策略,加强目标市场的专利申请,制定专利组合策略。通过研究目标国知识产权体系,评估出口知识产权风险,确定风险可能发生的领域并制定风险应对流程,LED企业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