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知识产权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的推广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如何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还是不够明晰,可否作进一步介绍?


专家答复


生产经营环节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以下环节:原材料和设备采购、进口环节、新产品开发、销售、技术转让(许可)与合作、委托加工(产品开发)、招投标、企业并购、合资或上市、出口贸易等。这些环节分别应当注意以下的知识产权问题。


原材料(配件)、设备采购、进口


查询、了解是否涉及知识产权,供应方是否是权利人或合法使用(包括是否有相关依存专利),是否存在平行进口问题(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及其权利用尽);企业应将进货渠道、采购策略等重要信息列为商业秘密,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新产品开发


在新产品开发之初,进行相关的专利收集、整理工作,防止落入他人专利保护范围(包括尚未进入国家阶段的PCT申请或未超过优先权期限的外国专利);利用专利信息提高研发起点、有效规避专利侵权;将创新成果及时形成相应知识产权(加强专利申请质量的控制);建立职务研究成果的归属制度及奖励制度;建立研究实验记录和保密制度。


产品销售


销售前分析与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状况,防止侵权;参加展会及发布广告(许诺销售),防止侵权;加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宣传及市场跟踪与监控,防止被侵权;加强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和保护(对销售策略、客户名单等重要信息采取保密措施,包括与相关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技术转让(许可)与合作


对技术转让(许可)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权利主体、保护范围、有效区域、有效期限、已许可情况等)并完善相关法律手续(签订合同并履行备案或权利变更等手续);对技术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进行合同约定。


委托加工(产品开发)


如是被委托方,弄清委托方对相关产品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是否有处置权并约定相关责任。


如是委托方,应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并约定被委托方对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责任与义务。


招投标


作为招标方应弄清投标方的技术或产品是否侵权他人知识产权,并约定相关责任;作为投标方应首先确保参与竞标的技术或产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有自主知识产权,则应充分利用其增加竞争力。


企业并购、合资或上市


做好并购、合资及上市前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知识产权法律状态,所有权属于谁,拥有人的控制权有多大,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潜在责任等),有效规避外资知识产权陷阱 ,防止上市过程中出现知识产权缺陷或隐患。


出口贸易


企业的产品出口,知识产权先行。一方面,先在出口国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确立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地位;另一方面,充分了解出口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检索相关专利和注册商标,防止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引起纠纷并造成损失。强化与外商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方面,在与外商签订出口代理合同时,要明确写明专利或商标所有权问题,不让代理商有恶意抢先申请专利或注册商标之机。另一方面在接受外商定牌加工生产委托时,应要求外商提供其是产品相关专利及商标的权利人或合法使用人的证明文件,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对相关知识产权应负的法律责任,防止卷入知识产权纠纷之中。善于利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一方面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关备案;另一方面在从事定牌加工生产前主动查询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是否已经在海关做过备案。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当全面的介入生产经营各环节,为企业的发展护航。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