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景观照明的要求经历了从只要照亮,符合节能、安全等基本要求到要有氛围、满足生理、心理等方面要求,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然而景观照明中的城市广场夜景照明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小编现在就为您细数一下。
1、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使得规划设计城市广场灯光环境从各方面来讲都受到制约。具体表现在城市广场灯光环境的资金投入大,而且它包含在整个城市灯光环境规划设计之中,仅仅是城市广场亮起来不能形成整体的美。城市灯光环境又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能源,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这似乎与节约能源这一国际性的社会主题相悖。因此有人认为城市广场灯光环境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对城市广场灯光环境的改造,规划设计的必要性提出质疑。
2、单一照明为主 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广场夜空间环境仍以单一的照明功能为主,而忽略了广场主体--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有些城市,广场仅作为白天人们活动的场所,夜间照明也只是勉强照明,有时甚至连照明灯具的基本数量也不能保障,离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要求相距甚远。而一些城市片面地认为,要提高夜晚经济,只要把商业街的灯光环境搞好就行了,于是使广大市民面临的是商业,闹市区明亮一片,广场却十分萧条,无形中造成市民夜间户外环境的单一。
3、光污染严重 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城市广场已经成为人们夜景生活的首选区域,而这些城市广场,即使已经“亮”起来了,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滥用或对光使用不当的情况。广场夜晚的光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夜生活质量。如今,形象建设的概念已深入人们的头脑,一些企业单位甚至一些政府和个人为了扩大自身形象的知名度,毫无规划设计地竟相在城市广场树立自己的广告牌、广告塔,比大、比高、比亮,其组合起来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自觉地损失了城市形象,污染了城市广场的夜环境,造成对市民的极大伤害。
4、滋生城市犯罪
最初
公共照明被引入城市地区,是作为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犯罪的一种手段。今天,犯罪及破坏行为仍是许多公共场所及广场环境的一大问题。在许多城市广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行骗、偷窃、阴谋破坏甚至恐怖犯罪。即使是现代文明非常强的城市在公共地区和广场中都还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少调查表明,良好的照明可减少这些社会生活的消极面。 城市广场景观照明规划设计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的急速发展使得城市广场的规模和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由于人们的市场观念趋于成熟,人们对城市广场夜环境的改造也将日益强烈。
- 20110621102652244.jpg
- 201106211027343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