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 关税传闻仍待验证 国产化替代乃大势所趋
事件:台媒联合晚报21日的报道,早间传出大陆商务部查垄断,传拟调高LED厂的关税,由现行4%调高至10%。受此利空冲击,21日台系LED厂出现全面重挫行情,而大陆LED板块大涨。  关税传闻目前仍有待进一步验证,还没有官方的准确信息。此前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台湾工业总会大陆经贸考察团一行时表示,台商在大陆很多地方拥有“超国民待遇”,这部分要逐渐取消。
再到近期一系列反垄断事件以及国家层面对半导体产业强力的扶植态度,LED行业也有可能成为官方扶持方向。
如果未来关税真的提高,此举将进一步限制对国外及台湾的LED产品进口,都台企造成重大冲击,更大限度地保护国内LED企业。  关税传闻只是触发因素,国产化大趋势早已确定。无论未来关税传闻被证实或者证伪,我们认为都不影响LED行业投资的大逻辑。LED产业链向大陆转移早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首先,LED大陆企业整体竞争力超越台企的趋势已经形成,这要比单纯的政策扶持更确定、更长远。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方面来考量,台企都在逐渐丧失优势。
未来大陆LED企业对台湾企业的替代大势所趋。LED 也属于电子制造业,重视工艺创新,成本控制、规模效应和快速响应。大陆企业对台湾同行的替代主要有几个有利因素:
1.劳动力成本:国内技术人员和中、基层管理人员平均工资大大低于台干,充足的大学毕业生使国内LED企业未来可以继续享有“工程师红利”。
2.产业集群及广阔的内需市场:中国大陆LED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拥有最广阔的照明市场需求,集中了全球大部分封装产能,企业具备快速响应的服务优势。
3.估值差异:过去几年国内二级市场电子行业高PE为国内电子企业产能扩张提供了充足、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也为行业的并购整合提供了条件。  4.管理层差异:国内LED企业管理层一般年富力强,富于进取心,更有奋斗的积极性。  国产化替代趋势最利好芯片及背光环节。在LED芯片领域,台企晶电、璨圆、新世纪等市占率依然较高,占据主要市场份额,随着三安、华灿等大陆企业产品品质及性价比提升,未来对台湾企业替代大势所趋。大尺寸背光领域,台企也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但大陆企业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LED景气高企,从全球范围来看,LED行业在14年继续高歌猛进,景气度高企。无论是像飞利浦、欧司朗等国际一线照明巨头,还是韩国、台湾等地LED产业链企业,均对LED照明市场爆发持乐观态度,不断加大投入。
LED市场景气度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首先是背光市场的企稳其次是公用、商业照明的大规模启动紧接着是家庭照明的渗透率快速提高而这三方面条件在目前看来均已具备。
我们认为此轮LED产业景气弹升将贯穿全年,甚至延续到未来LED家庭照明渗透率不断提升的两三年时间。我们认为14年LED将是贯穿全年的行情,在照明放量,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将迎来营收和利润率和双重拐点。从产业链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不少LED公司都有兼并收购和再融资的需求,由于二三线LED企业利润基数普遍不高,所以对应的业绩弹性非常大。一、景气度高企LED照明时代来临  
飞利浦、欧司朗LED业务增速迅猛传统照明厂商坚定转向LED  根据飞利浦13年各季报及13年年报,LED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发展趋势良好。13年全年,公司LED收入增长38%,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推动了照明业务收入的增长。公司在年报中指出,目前全球照明用电消耗约占19%,而通过推广LED照明,有望把全球照明能耗降低40%以上。

欧司朗方面,13年LED业务收入达到15.28亿欧元,同比增长11.4%,占比为29%。而传统照明业务收入为37.61亿欧元,同比下滑6.7%。公司的发展目标为在2017年以前LED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
此外,公司在年报中指出,全球照明市场向更高效节能的方向转变是大势所趋。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从11年开始,白炽灯等在照明占比不断下降,而以LED为代表的SSL照明占比不断提升,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会向LED照明倾斜。

节能需求使得节能行业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热点,前景十分广阔。而LED产品相较于光伏、风能等受限地理环境很少,用LED节能大势所趋。由于LED发光效率逐年提升,产品价格快速下降,再加上各国政府对于节能减碳积极重视,将来LED可逐步取代现有的光源。  纵观LED的发展过程,2002年起LED从小尺寸显示器(主要应用在手机上)的背光源开始渗透,在2005年达到高峰,并逐步渗透到中小尺寸(如PMP)背光源;
LED于2007年在中小尺寸背光源的渗透率达到饱和,开始进入到另一个应用:笔电显示器背光,并于2009年底开始进入电视显示器的应用。
随着LED在大尺寸背光源中的广泛应用,LED的光效已经提升到每瓦100流明以上,而价格也快速下降,此趋势对于LED在照明应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助力。未来公用、商业照明以及通用照明将成为LED发展新的推动力。

由于在同样耗电量的情况下,LED产生的光通量要远高于目前主流的照明产品,即使和节能灯相比,LED节电也在50%左右,目前全球有20%左右的电力用于照明,据美国能源部估计,若全部照明产品升级为LED照明,全球每年节电达到220亿美元,而2012年LED节约的电力仅为10亿美元左右,市场空间巨大。
台湾LED产业链一季度景气高企大拐点逐渐清晰  考察台湾LED行业公司近况,我们统计璨圆、鼎元、晶电、泰谷、光宝科、光磊、新世纪光电等7家LED芯片厂商以及佰鸿、东贝、华兴、李洲、隆达、一诠、亿光、艾迪森等8家LED封装及下游厂商数据。虽然一季度是传统行业淡季,但淡季不淡态势明显。
14年1月整体LED产业链营收合计为85.70亿元新台币,环比只略微下滑了2.19%,同比大增21.13%。二月份整体营收为77.89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29.41%。考虑到春节因素,把一二月份结合起来考虑更能反映行业景气度状况。
台湾LED企业14年前两个月营收合计为163.59亿元新台币,去年同期为130.94亿元新台币,同比大增24.94%。考察历年来LED产业链营收增长情况,这么高的营收增速只有在10年出现过,但10年是因为金融危机挖了大坑,而今年则是行业需求的自然启动,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芯片厂商订单爆满营收持续增长 14年前两个月,台湾芯片企业景气爆棚,我们统计晶电、璨圆、新世纪、光磊、光宝科、泰谷、鼎元、埃笛森等8 家芯片企业营收数据,前两月台湾芯片产业总营收达到74.41亿元新台币,同比大增27.94%。

以龙头晶电为例,2月营收逆势成长,达19.82亿元新台币,环比增长4.98%,创下历年同期新高纪录,提前上演旺季营收水准,今年前2个月营收就相当于去年Q1营收。展望3月,在工作天数回升之下,单月营收将继续走高,我们判断晶电14年Q1营收将有机会逼近历史高点。  晶电表示,往年第1季是全年最低档的一季,今年无论是LED背光、照明,甚至是大陆显示屏带动的四元高亮度LED需求,都比预期还要好,第1季的稼动率将可维持90%以上,而根据客户的预测,14年Q2稼动率也可望维持满载。晶电去年第4季营收以61.03亿元创新高纪录,以今年前2月营收推算,3月营收只要作到22.32亿,第1季营收就有机会挑战历史高峰。

封装厂  封装厂方面,14年伊始景气度也大超预期。我们统计亿光、东贝、一诠、佰鸿、李洲、隆达等6 家主要封装公司营收,14年前两个月台湾封装产业营收达到85.83亿元,同比增长17.95%。  
亿光3月产能利用率也同样随着订单回温、工作天数回复正常而回升,亿光指出,农历春节过后,订单需求逐渐回温,将慢慢步入产业旺季表现,而3月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升至85%,订单能见度也回到1个月水准,3月营运表现可望随之上升。 
二、13年LED行情将贯穿全年 逢低积极布局龙头企业  看好LED全年行情  回望过去两年的LED行情,有一个特点,就是短而快,每次跟随着利好政策炒一段时间然后就纷纷归于沉寂。我们判断原因有两点:终端需求放量不达预期;供需失衡导致LED器件价格处于快速下跌的通道,量的增长无法弥补利润率的下滑。
今年LED板块是否会重演历史?14年LED是一个贯穿全年的行情,在照明放量,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将迎来营收和利润率和双重拐点。其次,从产业链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不少LED公司都有兼并收购和再融资的需求,由于二三线LED企业利润基数普遍不高,所以对应的业绩弹性非常大。  全球范围来看,LED企业前2月营收年增率都相当显著,显示整体产业景气好转确定。就已公布的营收而言,LED 晶片厂表现多半优于封装厂,这也印证了我们前期芯片环节业绩弹性最大的判断。而在中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内需市场广阔,前景一片光明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市场低估了此轮LED家庭照明渗透率提升对整体产业向上拉动的弹性。  上游芯片环节受益最大  LED行业上游主要是外延生产及芯片制造。上游环节在LED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设备投资额度大,同时利润率在整体产业链中也相对较高。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其中一部分企业同时开展LED外延片及芯片的生产,一部分企业只拥有芯片生产能力,外延片的供应依靠上游企业提供。  LED通用照明需求会确定性的爆发性增长,而MOCVD机台再也难以重复以往的高投资和高增长,LED芯片供需情况在不断好转。14年将是芯片行业毛利率提升的阶段。13年二季度基本已经达到了芯片有效供需产能的平衡,三四季度芯片价格已经基本上企稳,整个三四季度价格下降大概10%左右。我们判断今年芯片价格跌幅也在是十几个点左右。从14年开始,LED行业的利润会逐渐往上游转移,贯穿整个LED产业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周期。此外,由于产业规模效应、技术实力的逐步体现,不同企业之间差距会逐渐拉大。  如果考虑主流公司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行业毛利率提升是趋势。标的选择上,我们认为在芯片行业要成为一个主流公司第一,必须有长期的LED行业的积累。LED是发光二极管,它需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师和中层管理人员都熟悉电子元件,才能保证良率和品质;第二,是必须要有规模优势,30台以下的芯片企业很难具有成本和规模优势,与大企业是没法竞争的,所以各地政府基本取消了对MOCVD的补贴;第三必须有上下游整合的能力。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产能向大陆转移趋势明显,2013年我国LED芯片规模84亿元,增长17%,大陆从51亿元增长到70亿元,台湾企业本身没有增长。中游封装受益直接关注行业整合  LED封装环节设备及制造流程标准化程度高,厂商投资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要求低,因此封装领域的厂商数量众多。封装企业一般订单能见度较低,仅为1-3个月左右,产品交付也一般在3个月左右,因此企业业绩受行业景气影响直接,也较为明显。  2013年我国封装行业规模473亿元,同比增长19%,预计到15年达到600亿元左右的规模。新的封装方式层出不穷,技术变革冲击原有封装企业。我们判断14年开始到明年是封装行业大整合的阶段,很多中小公司都会退出市场,在整合完成后封装端的格局也会比较清晰和稳定。从已经公布的业绩预告情况来看,不少封装企业在13年4季度都实现了业绩良好的增长,这一趋势在14年仍将持续。
下游看好具有传统品牌及渠道优势的照明  LED行业下游主要有显示、背光、汽车照明和通用照明等。由于LED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导致了LED下游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格局混乱。据统计,我国半导体照明生产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70%集中于产业的下游。各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技术,依靠价格战进行低层次的竞争。  下游方面,其实光源是未来最后可能做成最大公司的领域。从世界范围来看,最终照明行业一般都是由光源企业来掌控的。几大巨头欧司朗、飞利浦从根本来讲其实是光源企业。每一代照明的产品都造就了每一代的龙头公司,像佛照在白炽灯领先,而阳光在节能灯后来居上,获得了许多国际品牌的垂青。其实到目前来看,国内并没有形成一个LED灯具的强大品牌,基本国内这些有传统渠道优势的企业起跑线都差不多。所以未来在技术、产品控制、管理方面有优势的企业会逐步取得先机。其次,传统渠道还占优非常大的优势。但互联网渠道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今年下游的看点是光源企业会大幅度进行品牌的投入,另外还会加大在互联网电商的投入。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照明是LED下游应用中最有前途的领域。而要在LED照明中占据一席之地,最有优势的还是在节能灯领域已经占据了品牌及渠道制高点的传统灯具厂商。
  • 640 (1).jpg
  • 640 (2).jpg
  • 640 (3).jpg
  • 640 (4).jpg
  • 640 (5).jpg
  • 640 (6).jpg
  • 640 (7).jpg
  • 640.jpg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