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开著名的摇滚造型,从腹腔发出的阵阵笑声,以及在重要秀场的首排的座位之外,Peter Marino 还有一个尚未成为街谈巷议的真正身份:21 世纪奢侈品行业的形象监理人。他为顶级品牌如Chanel、Dior、Fendi、Louis Vuitton 和ErmenegildoZegna 设计店铺,在全球范围内为奢侈的购物体验搭建舞台,让当代艺术与“It bag”一样,变成时尚业不可或缺的一件配饰。


而尽管职业生涯多姿多彩,Marino 却表示,他真正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画家。他的太太Jane Trapnell 是个戏服设计师,曾经用成堆的画布装饰他们位于纽约州南安普顿的工作室,以此作为他50 岁生日的礼物。眼下,他的青铜器收藏正在伦敦华莱士收藏馆内展出,取名“美与力(Beauty and Power)”。这位崇尚感官的当代艺术家与知名建筑师,在收藏诸如Damien Hirst 和Willem de Kooning 的当代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一样热爱着古典艺术。在参观了这一展览之后,历史学家Richard Dorment 赞叹说:“Peter Marino 是一位非凡的收藏家,他用眼睛、用心在收藏艺术品,而不是单纯地用脑子。他忠于感觉,用他独特的展示方式提高了每件藏品的价值。”
刚满60 岁的Peter Marino 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与众不同。早年他在康奈尔大学学习绘画与雕塑,后来成为建筑与结构工程师。
“早期的客户让我一夜成名,少年得志。所以我没有什么‘奋斗史’。” Marino用招牌式的讽刺口吻说道。“我认识Peter 很久了,在他还穿西服打领带时就认识。”Dior 首席执行官Sidney Toledano 说。Peter Marino 为他设计了四家店面,为他定下灰色作为品牌标志色,并在迪奥位于巴黎蒙田大道的旗舰店里运用灰色做出56 种色调效果,又在2007 年为店铺添置了富于浪漫主义的羽毛装饰座椅。
1980 年代,这个个性难搞的顶级装潢设计师被Barneys 百货的掌舵人FredPressman 相中。他帮助这间老店从折扣店转型为奢侈品零售店,让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也是从那时开始,他许下愿望要把商店装潢从“看起来像充斥着医疗设备的医院”转化成“富于娱乐性的剧场”。“Fred 让我深受教益,”马瑞诺说,“看了我的作品集之后,他对我说:‘听着,小伙子,我对我的商店了如指掌——你的工作就是负责美化它。’”
Marino 坚信,自己是第一个把自然光引入百货公司建筑设计的人。但他没有把这项创举归功于他所学的知识,而是归功于一种更深层次的渴望——他患有幽闭恐惧症,甚至不敢使用宾馆的淋浴间,所以在他设计的店铺里,“没有所谓的最后一间房间——所有房间都串在一起,一间连着一间——这是我性情的一种展现。











Louis Vuitton伦敦店





Louis Vuitton新加坡店






Louis Vuitton罗马店




Dior台北101大厦店







Chanel伦敦店



Zegna香港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