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进口和销售60瓦及以上的普通照明用白炽灯。而根据《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到2016年10月1日,我国将全面停产、禁用白炽灯。
随着国家“禁白”政策落实,照明行业将迎来全面转型升级。据相关机构预测,2014年全球LED照明产值将达到350亿~400亿美元。行业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LED照明产品将占通用照明行业销售收入的69%。业内人士均表示看好LED照明,LED照明市场乐观。
然而,与巨大市场空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LED照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更没有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同时,商业模式及营销体系尚不健全,渠道建设相对滞后,产品综合成本仍高于传统照明产品。LED行业竞争激烈。
随着产能的扩张,国内市场已经难以消纳,中国企业纷纷进军国际市场,但我国LED照明产品的出口优势主要源于较低的产品价格,在工业照明、环境照明、特种照明等高端照明领域,市场份额仍然较小,技术和专利始终是国内企业的短板。
未来中国照明企业要想进入高端照明领域,巩固市场份额,强化自主研发是不可逾越的一环。
产业的不断渗透下,LED芯片的市场需求量也是不持续上扬。在面对外来品牌在本土LED芯片市场咄咄逼人的高姿态,国产LED芯片生产商以何反击、如何“翻身”?
提高技术实力是缩小差距的最好“武器”
目前,LED芯片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衬底材料和晶元生长技术。中国LED企业要想在LED市场扩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提高自身实力是当务之急。
抓住扩产机遇,加快LED品牌布局
近年来,LED企业借助各种机会进行品牌宣传的意识越来越强烈,LED照明跨入了打造“品牌”的时代。品牌建设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犹如酿酒,这也需要LED照明企业在品牌的建设上长久持续的加大力度。
国家认监委于近期发布2014年第25号公告:《国家认监委关于承担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关任务认证机构和实验室补充指定决定的公告》。
其中,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称国家LED质检中心))作为完善“一站式”检测能力的指定实验室,在照明电器的业务领域中新增以下业务范围:水族箱灯具、电源插座安装的夜灯、地面嵌入式灯具、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镇流器。
此次扩项代表国家LED质检中心CCC认证产品范围已从灯具扩大到包括灯具、镇流器在内的所有照明电器产品,认证的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8月16日上午,广州市鸿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临空经济区与南昌市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鸿利光电计划在南昌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园区内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并承诺将南昌作为除广州现有基地外的唯一主导业务发展中心和生产基地。
项目总投资预计约10-15亿元人民币,项目用地300亩,由鸿利光电在南昌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或公司绝对控股公司(持有股份达50%以上)用于产业基地建设。鸿利光电计划在正式投产和全部达产后,在3年内实现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半导体应用服务发布最新研究报告《半绝缘砷化镓外延衬底市场:2013—2018》预测,砷化镓材料市场的走向只会带来少量的产量增长和进一步的收入下降。
2013年,半绝缘砷化镓的需求量增长不到1%。尽管需求量有所增长,收入还是比2012年减少了5%。持续的价格侵蚀将导致砷化镓外延产量在2018年只会有少量增长,然而收入预计会下降到3.3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