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杰:LED产业该不该转型升级?

  晶电董事长李秉杰认为,两岸在LED产业已从合作走向既合作又竞争,中国威胁虽然强大,但如果因为对岸做,我们就逃,那台湾就毫无策略可言。台湾要看自己的机会在哪里?政府可以思考台湾LED产业究竟有无胜算。如果有,就要好好建立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
  以下是李秉杰和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理事长黄日灿的对谈纪要:
  问:大家都说台湾产业很闷,台湾的产业该不该转型升级?又要如何转型升级?
  答:转型升级就像企业追求降低成本,是永不停止的。技术不断进步,从低端到高端,这就是转型。
  另外也有非常戏剧化的转型,从下游跨入上游,跳到另外一个产业,或者是从代工跳到品牌。我觉得每个产业,在不同时间点有不同选择,但有时候大家一窝蜂讲品牌,会不会使台湾丧失一些基础竞争力?欧、美国家有品牌的就是那么几个,而台湾能出多少品牌?
  我认为政府应该思索台湾的产业结构,朝向下个十年台湾具有优势的产业,全力发展其开放平台和产业环境。
  问:晶电这几年的并购,有达到你原来预定的目的吗?
  答:晶电这些年来并购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值得学习改进的地方。
  晶电2005年合并国联是着眼于技术,因为国联有一些专利可以弥补晶电的不足。这个合并案可说是天作之合,并购速度快,成效也很快展现。
  第二次并购是2007年与联电旗下的元砷光电和连勇合并,我们着眼的是元砷在中国的市场。当时晶电在中国的营收只占10%,而元砷的中国营收占其营收七成。今天晶电在中国的年营收有五、六十亿元,高于当时合并时的20亿元左右,显示这几年是有成长。
  晶电2010年收购广镓光电,当时晶电在中高阶市场已有一定位置,我们想要经由广镓发展中、低阶市场。
  但由于股权结构不对,晶电总持股约50%,许多重要策略的问题只能在董事会讨论,而营运实质面的执行都不宜进去干涉。晶电2012年决定要100%收购广镓,将广镓纳入晶电的子公司并下市。但中国低阶市场已被当地LED厂捷足先登。
  但广镓成为100%的子公司后,营运已上轨道,今年上半年已开始获利。这也说明了为何国外的水平并购大部份要100% 买断(Buyout)或绝对主导,因为这样没有小股东利益冲突问题,营运决策才会有效率。
  问:最近晶电购并璨圆,你如何评估效益?
  答:晶电合并璨圆可得三大效益,第一是快速取得人才与产能,第二是研发及工程人员透过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缩短产品开发时程,并提升良率及降低成本。第三是璨圆下市并成为晶电100%子公司后,可建立策略供应关系,并节省很多管理费用,预估明年璨圆的毛利率可回升至10%以上,营业费用率可自15%至20%,下降至个位数的百分比以下。
  整体而言,此次并购可全面整合资源、扩大营运规模、降低管理成本以提升营运效率、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为股东创造更大利益。
  问:两岸的LED产业是竞争?还是互补?对岸在上、中、下游作整合,台湾的LED产业何去何从?利基在那里?
  答:台湾业界常苦笑着说只要中国大陆要做,且视为重点产业,台湾只能跟着赔。但如果因为对岸做,我们就逃,那台湾就毫无策略可言。我认为要看自己台湾的机会?要深思台湾要变成什么样子,在全球竞争有没有我们的位子?
  今天因为晶电有退出障碍,所以我会选择继续打。但政府不一定要这样想,政府可以好好思考台湾LED产业会不会赢。

  • 0 (1).jpg
回复数 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