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雷士风波"症结是什么?
雷士风波背后,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家与投资方微妙关系,这背后奇怪的中国特色土壤下,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尴尬的角色定位。
尽管中国商业环境越来越正规,但投资人和创始人,特别是民营企业枭雄之间的斗争屡见不鲜,从贝恩和国美、鼎晖和俏江南再到阎焱、德豪对雷士,类似戏码一再上演。
一位投资人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学习了很多年西方公司治理结构,但市场经济才20到30年,很多民营企业只是模仿了形而没有模仿到内核,企业家内心从未接受这套规则,这为一系列纠纷埋下了隐患。
中国民营企业治理:只学到西方外形
无论是2012年的吴长江与阎焱的“雷士风波”还是如今的雷士照明与德豪润达冲突,其折射出的是,雷士照明虽已是上市公司,但迄今为止,骨子里依然是民营企业家自己的王国。
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类似“雷士风波”这样的例子并非是孤立的案件,当年俏江南与鼎晖创投曾被认为是天作之合,不过,后来却被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视为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误。
鼎晖和张兰间存在“根深蒂固冲突”,张兰是做实业出身,恨不得一分钱掰做两分钱用,而鼎晖是在投资,要求成倍的回报,彼此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决定,只能双方互相迁就。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曾经的国美“内贼”、董事局主席陈晓引入贝恩资本并联手贝恩资本向黄光裕家族夺权,最终陈晓出局,贝恩资本被挤出国美但获得高额回报,国美则损失惨重。
如今雷士照明在不到一年时间又发生创始人与资本方的矛盾,可以被看着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反映出的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公司治理中的挑战。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何才能摆脱这种企业权力非正常化争夺,让投资人进入一家企业时如何理清公司治理架构,明确谁是主人。类似雷士照明这样的故事又是如何产生?像京东这样刘强东有绝对掌控力的公司,投资者们又是怎么约束他,这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
一位投资人表示,在中国一类是财务投资者,一类是产业资本。财务投资者比较弱势,给钱后基本是创始人控制企业,拥有绝对话语权;产业投资对所投企业相对拥有较大的比例,所投企业受产业资本控制,产业资本还能向所投企业派驻高管甚至是CEO。
上述人士指出,很多时候创业者和投资方之间是委托的关系,投资方委托CEO管理公司,多数时候股份和话语权有直接关系。这套西方规则运营几百年,行之有效,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引入过程中往往是模仿了外形没有模仿到内核,企业家打内心就从来没有接受。
这带来的后果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很多时候更讲究江湖文化,靠拉帮结派,当投资方面临雷士照明这种问题时就变得棘手,撤换CEO并将公司彻底洗牌,公司会元气大伤,维持现状则是纵容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相对来说,西方治理规在人情方面淡薄,生硬,但更有效果。
“中国一些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己传统的经验去管理。”这名投资人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有更多接受更良好教育,有更高文化的企业家传承,某种程度上,互联网企业家更国际化。
钱学锋则指出,中国的企业还是太过于强调是谁的公司,很多方面规则不严,如创维创始人黄宏生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又是大股东,违反相关法律被查出来在香港坐牢,类似吴长江这种民营企业,只是作为小股东,可能更会涉及香港和大陆法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