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米兰家具展最具话题之一的展览就属「Where Architects Live」了,主办单位将多位建筑大师的居住空间重现米兰,包括Zaha Hadid、普利兹克建筑奖新得主坂茂等9位建筑师,透过其装置、空间设计和录像,让观众细细地从空间里感受到每位建筑师不同的生活哲学。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建筑师的家吧!
0英国建筑师Zaha Hadid
曾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英国建筑师Zaha Hadid的自宅位于伦敦。各种充满曲线元素的家具物品如同微型建筑般布满房子,一整间色彩缤纷的屋子所呈现的热闹喧哗景象,让人见识到她那在创作上不受拘束的性格。
光线通过天窗渗入房屋内,墙壁上挂着**艺术家el lissitzky的作品。在整个住所内,生活空间采用具有扎哈典型风格的肖像画、家具和物品进行装饰。
0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
相较于一屋子摆满个人创作的扎哈,今年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的住家则显得极为低调。
自宅突显出与环境间的强烈维系关系,包括为了保留基地原有的树木而设计了一个圆弧形天井,并让天井透过玻璃砖墙引入柔和的光线至室内,以及室内的木地板质感透过落地与室外的自然景致,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牵引的关系。
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从森林中移走任何树木的同时将住所建造在这些树木的周围。由于按照禅僧的房间标准进行设计,该建筑内只有很少的家具,并大量采用自然光进行照明。
0意大利建筑师Mario Bellini
意大利建筑师Mario Bellini在工业设计领域成就非凡,早期设计过包括家具、音响等产品。
这位“建筑与设计”全才,在米兰的自宅是由一栋充满古典气息的19世纪旧建筑改建而成。1楼放置了一架钢琴,2楼挑高空间里设置了伸展至天花板的书架,像极了一座小型图书馆,其贯穿整个房屋、高为9米。
0巴西建筑师Marcio Kogan
同样在家里摆放钢琴的是巴西建筑师Marcio Kogan,他所设计的住宅多为简洁的方形几何形式,并习惯将住宅1楼的部分以透空、大面开窗等设计手法形成对外在环境开放的态度。
参考巴西明亮、自由的空间,marcio kogan的住所位于其1980年设计的大楼的12楼,采用一扇大大的全景窗勾勒出城市的景色,而内部空间则摆满了个人装饰品和旅游纪念品。
0英国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
曾担任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的英国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在建筑作品里经常采用简洁素雅的几何形体,少有多余的装饰,而他位于柏林兼具工作室功能的自宅,更是体现了此般简约的风格特质。
自宅的前后两侧建筑立面分别邻接马路及庭院,建筑成了两种公共的转换界面,1楼是供社区居民使用的小型餐饮空间,并有连接后院的通廊,使1楼形成公共性质较为强烈的场所,在建筑高度上也配合了街道及毗邻建筑物的尺度。
0意大利建筑夫妻档Massimiliano& Doriana Fuksas
Massimiliano& Doriana Fuksas的建筑作品总带有新颖前卫的风格,部分作品也运用流畅的曲线形式来塑造空间。
但他们位于法国巴黎的自宅,倒是带有古朴色彩,在客厅中有着一座壁炉,让整个居家空间充满简朴温馨的气息。
0美国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
美国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的建筑作品总以形态的解构为其特色,作品里也经常塑造倾斜、不平衡的空间形式。其自宅位于曼哈顿中心的一个避难所内,家里摆设有许多读物,并有许多画笔,彰显了其对绘画的极大兴趣。
Daniel Libeskind绘制的简图
0印度建筑师Bijoy Jai
印度建筑师Bijoy Jain于孟买的自宅充满地域风情,住家周边围绕着野生自然的环境,室内与户外间运用簷来营造出半户外的场所。
其住所看起来似乎属于整个群落,在书房内可观察到白天阳光和影子的移动。
当大家看完各位大师的居所后,不知是否会兴起一股拜访建筑大师自宅的风潮?而这些跑遍全球的建筑师们可能经常不在家,或许下一回,小A君会介绍这些建筑大师最爱入住的饭店、旅馆,让大家跟着建筑师们一起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