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ED产品生产过程中,会经常碰到下面的问题:
1、灯珠被静电击伤,漏电流偏大(几毫安甚至十几毫安),其结果是:光效降低、几个月后会死灯;
2、测试操作不当,使灯珠被大电流击伤,造成第1条类似的结果;
3、灯珠表面受到挤压等原因,造成灯珠金线的焊点虚脱,虽能够点亮,几个月后会不亮,但用手按住灯珠表面,还可以点亮;
4、受温度急剧变化的影响,造成第3条类似的结果;
…………
就像上面的描述,这些灯珠都带有隐性故障,虽然暂时能够点亮,但几个月后灯珠会不亮或死灯。很多工厂完全忽略了这个问题,有些公司知道这个问题但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我在这里提出“用小电流测试”来排除这些有隐性故障灯珠:用小电流(0.5mA~1.0mA)测试灯珠,剔除不亮的灯珠和闪烁的灯珠。


我们很多人在研发和测试过程中,都采用类似上面的“可调恒流恒压电源”来测试或点亮灯板。我曾经就忽略了一个问题,以为灯珠可以承受900mA电流,电源限流在350mA,直接去点亮灯板,结果后来发现这块灯板的光参数测试结果比预想偏低了。我怀疑灯珠有漏电流,用小电流(0.5mA~1.0mA)测试,个别灯珠闪烁,部分灯珠不亮,随着电流加大,所有灯珠都会点亮。这就证实了灯珠有漏电流了,连续点亮3个多月后,开始出现死灯了。反思原因:测试的电流虽然远小于灯珠要求,但电压略高于灯珠的Vf值,电源输出接口的电容特性,会使接通LED灯板的瞬间电容放电,若电容较大,放电电流足以是灯珠受伤,从而带有隐性故障。
以上仅是我的推测,没有理论依据,需要各位的指教和验证。: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