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始终相信,市场永远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困惑1:销量下滑严重 得票率45%
市场调研显示:45%的商家反映,2014年上半年面临最大的困局就是销量下滑。其中,多数商家认为这是整体经济不景气所致。众所周知,照明市场对楼市依赖明显,今年以来,楼市遇冷,照明市场深受波及。其中,以工程业务为主的商家首当其冲,零售商家也举步维艰。部分经销商透露,商家的工程项目多来源于酒店、公共场所、建筑物业等,工程照明市场大片萎缩,产品无法走量,销售业绩面临下滑。也有商家表示,销量下滑严重与市场入驻品牌剧增、电子商务冲击等不无关系。
产品销量的下滑,不仅直接影响了商家的销售业绩,还影响了商家在其它方面的投入。据了解,面对市场淡季,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经销商还能勉强保持着业务往来的稳定,而实力稍弱的经销商则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削减其它开支用以抵消亏损风险,等待旺季到来后,集中力量依靠促销等手段,“追回”营业利润。
小编支招
当前形势,经销商首先不能自怨自艾,从心里就败下阵来;其次,要分析“业绩下滑”之原因,如产品组合、价格策略、服务质量、门店环境、团队氛围等是否到位,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优化、重组;再则,要有自身强势渠道,但不要过于依赖单一渠道,应积极地拓展多方渠道,如工程、家装、批发、设计师等,也可以开辟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微商城等。概而言之,“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此外,经销商还应变革经营模式,脱离原先的“坐商”模式,转化为“行商”模式,同时加强自身资金流的核算,通过主动走访客户、加强宣传、举办促销等,积累更多客户资源,扩大自身影响力。当前,商家还应明白,相较“求进”,“求稳”更为合适。
困惑2:电子商务冲击 得票率38%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表示:“电子商务是一场革命,或将摧毁线下传统行业。”马云的话并非毫无依据,目前在照明灯饰行业,电子商务的冲击已然出现。传统渠道的照明经销商,也已切身地体会到了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其中,电商对照明行业零售市场的冲击,更是“前所未有”的,这使本受“市场风寒”影响的实体店商家,更是“雪上加霜”。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销售渠道,其跳过了渠道商环节(减少销售的中间成本),起到了将厂家产品直销终端市场的纽带作用,受到了热烈欢迎,并分流了照明市场的部分销售份额。面对电商如此冲击,渠道商都在思索:未来的销售渠道将会如何发展?传统渠道商的出路在哪里?
小编支招
比较电商渠道和传统渠道,两者的成本其实是相当的。电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渠道,但电商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如缺乏产品体验和售后服务。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就表示,电商永远取代不了实体门店。所以,电商并非传说中那般“洪水猛兽”,经销商无须过度恐惧。
我们看到,当前,很多照明企业都把“电商”作为重要的经营板块,积极联手商家打造品牌电商平台,为此,商家不妨与厂家抱团,共同应对。要知道,单个商家想搭建一个电商平台,难度是非常大的。那么作为实体店,具体应该怎么做呢?1、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体验与服务;2、要求企业线上线下产品差异化;3、做好客户资源归纳、梳理,并跟踪服务。
当然,在照明行业,电商仍是需要长期摸索的,为此,“且行且观察”。
困惑3:低价竞争恶劣 得票率33%
在终端市场,“低价竞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时至今日,商家依旧表示“很受伤”。目前,在终端市场上,3W LED球泡灯售价1。5元、LED T5灯管售价约10元等,仍有存在。对此,经销商除了对这些产品品质表示怀疑外,亦对厂家如何把控产品价格和质量表示质疑。
此前,曾有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所谓“低价优质产品”,违背了商品价值,价格只能与产品质量成正比,质量越高,价格越高。照明终端市场白热化的价格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被一再拉低,一些厂商为了生存,为了提升销量,不得不加入低价竞争阵营,置产品质量于不顾,导致了终端市场陷入了混乱的竞争局面,也给商家带来了困扰。
小编支招
“低价竞争”可以成为一种手段,却不能成为一种常态。某种程度上,低价竞争无疑是一种自杀行径。为此,经销商须冷静。
怎样的产品容易陷入“低价竞争”?答案是“同质化产品”,所以首先在产品选择方面,你要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其次,则是差异化经营策略,如集中力量“走出去”,开拓对产品价格不敏感的高端客户;另外,你还可以通过品牌、服务、特色等制胜市场,这些只需你比竞争对手多做一点点。
困惑4:厂家压货严重 得票率26%
2014年上半年,各大照明企业竞相“跑马圈地”,纷纷进行渠道开拓、下沉,各式主题的经销商会议或是新品订货会层出不穷,市终端场竞争愈发激烈。但反观整个照明市场,越来越多的商家对于“订货”、“压货”等更为敏感,也更为谨慎。在本次市场调研中,约有3成的经销商反映,厂家压货严重。
分析原因,“压货严重”可能源于经销商的存货积压问题。近两年,LED照明产品不断更新、完善,价格不断下降,经销商囤积起来的产品往往会变成“跟不上潮流”的过时产品。产品更新换代后,库存积压下来的这些“过时产品”只能贱价售卖,甚至“卖不出去”。因此,在库存方面,经销商只要稍有不慎,往往就会面临亏损的风险。而对于厂家高举高打的“订货要求”,经销商自然产生了抵触心理。
面对厂家压货,经销商一定要量力而为,不要急于下单,要针对自己下线的分销商及大客户的产品消化能力,以及未来经济走势、市场需求容量等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再与厂家方面进行理性沟通。
面对附带促销支持、广告支持、返利等优惠政策的压货,经销商则要充分考虑促销支持、广告支持、返利等优惠的形式、力度和时机,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优惠对于产品销售所起的作用有多大,结合所在地区市场的形势,冷静分析,及时与厂家进行对话,争取更多的支持。
如遇强势压货,那么作为商家,在满足厂家压货要求同时,也要争取自己的应得利益,该要的政策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等,一样都不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