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导热塑料散热体和铝散热体的测试和对比

本帖最后由 86415853li 于 2014-3-28 19:05 编辑


12W铝件散热体和高导热材料散热体深度拆解和测试对比
把最近做的一份测试报告发出来,奉献各位大侠在设计的时候参考。
由于海外客户需求,领导指令尽快为客户做方案,故在中山购买了符合出口要求的12W的铝制散热体和高导热材料散热体,进行了深度的拆解和对比,以及价格及性能分析,提交测试报告予以客户。
一、12W两种散热体的外观对比图 铝合金散热体的体积较为大一些 (直径70mm,整灯高度135mm) 高导热材料的散热体体积稍微小一点(直径65mm,整灯高度 120mm) 铝散热体后道工序由于抛光打磨不够精细,还略有毛刺。高导热塑料注塑一次成型,无需后道工序,表面光洁度高。

二、套件批量采购价格对比(以一万个批量采购为例)
12W带孔鳍片的散热体套件,一万个批量采购价格为13.5元。 12W高导热散热塑料的套件,一万个批量采购价格为6.5元。
三、电源方案对比 铝散热体,整灯要想符合安规的要求,必须采用隔离电源 12W,如采用非隔离电源,必须增加更多的绝缘防护措施,难度非常大。 导热材料散热体,外壳绝缘,可采用各种电源方案,如非隔离,高压线性恒流,甚至阻容降压也没有安全问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电源成本也可以随不同的电源方案而有所降低。
四、散热效果对比(关键) 为了测试两种不同材料的散热效果对比,我们采用同样的电源和灯珠进行测试,对比结果如下。
测试时间两者同样环境下点亮3个小时(热平衡状态后),一起进行温度测量。 测量仪器:Fluke福禄克 Ti29 热成像仪
功率:12.5W 环境温度:24.5度
两者外壳的最高温度分别为68.7°C,69.8度。

从灯壳表面的温度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两者的散热结构都合理,能把灯珠的温度快速传导到整个散热体的各个部分,没有形成热岛效应,均能有效地导热和散热。
下面,我们再对灯珠的温度进行测试。

从测试图中可以得出:
1、铝散热体的灯珠表面最高温度低一些 (最高73.2)
2、高导热材料散热体的灯珠表面最高温度略高一些 (最高77.7)
结论:
1、 价格 以此带孔的鳍片铝合金散热体为例,批量价格是13.5元,而导热塑料的批量价格是6.5元,价格差距超过一倍有多。这一方面,散热材料完胜。
2、 电源方案和价格 铝合金散热体,由于不绝缘,在符合安规的前提下,可以选择的电源方案较少,且价格较贵;高导热散热塑料散热体,由于绝缘耐高压,在符合安规的前提下,可采用的电源方案较多,价格有一定优势。这一点,散热材料有优势。
3、 安规通过的难易程度。 铝散热体,必须做多方面的绝缘防护措施才可满足耐高压的测试。高导热塑料散热体,由于绝缘,可以轻松满足高压测试的检验。
4、 散热性能对比 两者采用相同的灯珠方案,环境温度24.5度的情况下,点亮3小时后的测试,灯珠的最高温度都可满足正常的散热要求。铝合金散热体,散热性能略微占优(灯珠表面最高温度73.2度),但散热体体积较大。导热塑料散热体,灯珠温度略高4度左右,但散热体体积较少。
因此,我们给海外客户的建议是: 在同等的测试条件下,两者都能满足散热要求。考虑到价格因素,电源方案和通过安规的难易程度,我们推荐客户使用高导热材料作为散热体的首选。
后记: 目前中山还有价格较为便宜的12W铝散热体套件,批量购买的价格大约是7.8元左右,但这种散热体,为了提升散热能力,在散热体表面上做了很多孔进行对流和散热,可以直接看得到电源的,尤其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价格虽然比目前测试的带孔铝散热体要便宜不少(但比高导热材料散热体贵20%),我们不予考虑和采用。
  • 12W铝件散热体和高导热材料散热体深度拆解和测试对比.pdf

回复数 5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