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死线”: 35岁到底是危机还是机遇
考公务员,有要求35岁以下的硬杠杠;去人才市场,几乎八成招聘企业的年龄要求是35岁以下;网上求职看一看,也是“不超过35岁”的要求满眼漂。在很多人眼里,35岁正当时,经验丰富、处世成熟,但事实上,35岁以上,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因为年龄的关系,其职场之路都变得比较狭窄。 35岁的确不被看好  有公司的招聘人员表示,许多岗位年龄要求是因为工作性质不同,比如办公室文员,他们更多是主要负责前台接待工作,年轻一些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当然更好。 也有招聘官很坦率地说,35岁以上的大龄员工虽然经验丰富,但其体力、反应、灵活性方面,无法与年轻人相比。而35岁以下的员工可塑性强,易培训开发,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他们学习能力强,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维。作为企业,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年轻人的效率比年长的高,自然会更多地选用年轻人。 35岁以上的,社会上总有适合她们的岗位吧? 有招聘负责人认为,35岁以上的应聘者往往缺乏工作激情和创造力,工作效率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因为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容易凭自己的资历优势,使上司认为不如年轻人那样容易管理。有单位的招聘负责人则直言不讳:用人单位更愿意用薪水要求低一些的年轻人,能够节约企业成本。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35岁以上求职者在人才市场上“不被看好”的状况,并且年龄越大,求职的难度也越大。 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指出,所谓的35岁底线,多是用人单位造成的,有一种跟风的心态。如果招聘广告大部分都有年龄限制,那么就会慢慢影响到这一年龄的人的心理,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不好风气。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其实35岁到50岁之间才是发展职业的黄金期,在35岁以前找好职业,有十多年是真正出成果的时期。
  心理学家张清芳认为,心理学上讲中年危机的概念,可能讲到35岁很容易和这个概念连接起来。其实危机是用得非常玄妙的一个词,通常一般人讲危机是一个危险,但也可以把它分开来看,危是危险,机是机遇。
   把危机变成机遇
出了问题说明是好事情,是因为要有更高的发展,你要寻求更上一层楼,那么你怎么样去处理这个危,然后把这个危变成机呢?就是要去规划一下,十多年来乱七八糟做了一系列的事情,你到底要做什么,你到底长处在哪里,你要自己理清,你要给自己人生的发展穿成一条线,那别人才知道我们需不需要你这样的人,所以它应该是双赢的一个关系:我去寻找一个职业,我应该能够从我这个职业的发展、人生的发展上面实现我人生的一个理想;企业,招到一个人,你一定要给我创造价值。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得比较好,这就是机遇。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30出头了。这压力也越来越大,相信不少灯油有我一样的情况。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做好35岁去向的打算呢?这是很残酷的现实,很多企业要求都是不能超过35岁。我们作为工程师,35岁是我们命运的转折点,这道坎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后半生,或者下一代。LED工程师们,你考虑好了吗?

回复数 9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