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必读】详解一步一步设计开关电源(转)

【开篇】

针对开关电源很多人觉得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万事开头难,我在这里只能算抛砖引玉,慢慢讲解如何设计,有任何技术问题可以随时打断,我将尽力来进行解答。设计一款开关电源并不难,难就难在做精;我也不是一个很精熟的工程师,只能算一个领路人。希望大家喜欢大家一起努力!!

【第一步】

开关电源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看规格,具体的很多人都有接触过;也可以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我帮忙分析。
我只带大家设计一款宽范围输入的, 12V2A 的常规隔离开关电源
1. 首先确定功率,根据具体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拓扑结构;这样的一个开关电源多选择反激式(flyback) 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

备注一个,在这里我会更多的选择是经验公式来计算,有需要分析的,可以拿出来再讨论

【第二步】

2.当我们确定用 flyback 拓扑进行设计以后,我们需要选择相应的PWM IC 和 MOS 来进行初步的电路原理图设计(sch)
无论是选择采用分立式的还是集成的都可以自己考虑。对里面的计算我还会进行分解
分立式:PWM IC 与 MOS 是分开的,这种优点是功率可以自由搭配,缺点是设计和调试的周期会变长(仅从设计角度来说)

集成式:就是将 PWM IC 与 MOS 集成在一个封装里,省去设计者很多的计算和调试分步,适合于刚入门或快速开发的环境

集成式,多是指 PWM controller 和 power switch 集成在一起的芯片

不限定于是 PSR 还是 SSR

【第三步】

3. 确定所选择的芯片以后,开始做原理图(sch),在这里我选用 ST VIPer53DIP(集成了MOS) 进行设计,原因为何(因为我们是销售这一颗芯片的)?
设计之前最好都先看一下相应的 datasheet,自己确认一下简单的参数
无论是选用 PI 的集成,或384x 或 OB LD 等分立的都需要参考一下 datasheet

一般 datasheet 里都会附有简单的电路原理图,这些原理图是我们的设计依据

【第四步】

4. 当我们将原理图完成以后,需要确定相应的参数才能进入下一步 PCB Layout

当然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流程,我们需要遵守相应的流程,养成一个良好的设计习惯,这一步可能会有初步评估,原理图确认,等等,签核完毕后就可以进行计算

一般有芯片厂家提供相关资料

【第五步】

5. 确定开关频率,选择磁芯确定变压器

芯片的频率可以通过外部的 RC 来设定,工作频率就等于开关频率,这个外设的功能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设计开关电源,也可以采取外同步功能。
一般 AC2DC 的变换器,工作频率不宜设超过 100kHz,主要是开关电源的频率过高以后,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性,更不利于 EMC 的通过性
频率太高,相应的 di/dt dv/dt 都会增加,除 PI 132kHz 的工作频率之外,大家可以多参考其它家的芯片,就会总结自己的经验出来
对于磁芯的选择,是在开关频率和功率的基础,更多的是经验选取。当然计算的话,你需要得到更多的磁芯参数,包括磁材,居里温度,频率特性等等,这个是需要慢慢建立的
20W ~ 40W 范围内 EE25 EER25 EER28 EFD25 EFD30 等均都可以

【第六步】

6. 设计变压器进行计算
输入 input: 85~265Vac
输出 output: 12V 2A
开关频率 Fsw: 70kHz
磁芯 core: EER28/28L
磁芯参数:Ae 82mm2
以上均是已知参数,我们还需要设定一些参数,就可以进入下一步计算
设定参数:
效率 η = 80%
最大占空比:Dmax = 0.45
磁感应强度变化:ΔB= 0.2

有了这些参数以后,我们就可以计算得到匝数和电感量

计算开始
输出功率 Po = 12V * 2A = 24W
输入功率 Pin = Po/η = 24W/0.8 = 30W
输入最低电压 Vin(min) = Vac(min)*sqr(2) = 85Vac * 1.414 = 120Vdc
输入最高电压 Vin(max) = Vac(max)*sqr(2) = 265Vac * 1.414 = 375Vdc
输入平均电流 Iav = Pin/Vin(min) = 30W/120Vdc = 0.25A
输入峰值电流 Ipeak = 4 * Iav = 1A
原边电感量 Lp = Vin(min) * Dmax/(Ipeak * Fsw) = 120Vdc * 0.45/(1A * 70K ) = 770 uH
到此最重要的一步原边电感量已经求出,对于漏感及气隙,我不建议各位再去计算和验证
漏感 Lleakage < 5% * Lp

上面计算了变压器的电感量,现在我们还需要得到相应的匝数才可以完成整个变压器的工作

1)计算导通时间 Ton周期时间 T = Ton + Toff = 1/FswTon = T * DmaxFsw , Dmax 都是已知量 70kHz , 0.45 代入上式可得Ton = 6.43us

2)计算变压器初级匝数Np = Vin(min)*Ton/(ΔB × Ae) = 120Vdc * 6.43us/(0.2 * 82mm2) = 47 T(这里的数是一定要取整的,而且是进位取整,我们变压器不可能只绕半圈或其它非整数圈)

3)计算变压器 12V 主输出的匝数输出电压(Vo):

12 Vdc整流管压降(Vd): 0.7

Vdc绕组压降(Vs): 0.5

Vdc原边匝伏比(K) = Vi_min / Np= 120 Vdc / 47 T = 2.55输出匝数(Ns) = (输出电压(Vo) + 整流管压降(Vd) + 绕组压降(Vs)) / 原边匝伏比(K)= (12 Vdc + 0.7Vdc + 0.5Vdc) / 2.55 = 6 T (已取整)

4)计算变压器辅助绕组(aux turning)输出的匝数计算方法与12V主绕组输出一样因为 ST VIPer53DIP 副边反馈需低于 14.5 Vdc,故选取 12 Vdc 作为辅助电压;Na = 6 T到这一步,我们基本上就得出了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原边绕组:47T 原边电感量:0.77mH 漏感< 5%* 0.77mH = 39uH12V输出: 6T辅助绕组:6T下一步我们只要将绕组的线径 股数 脚位 耐压 等安规方面的要求提出,就可以发给变压器厂去打样了至于气隙的计算,以及返回验证 Dmax 这些都是一些教科书上的,不建议大家死搬硬套,自己灵活一些

上面计算出匝数以后,可以直接确定漆包线的粗细,不需要去进行复杂的计算
线径与常规电阻一样,都是有定值的,记住几种常用的定值线径
这里,原边电流比较小,可以直接选用 φ0.25 一股
辅助绕组 φ0.25 一股
主输出绕组 φ0.4 或 0.5 三股,不用选择更粗的,否则绕制起来,漆包线的硬度会使操作工人很难绕
很多这一步“计算”过了以后,还会返回计算以验证变压器的窗口面积
个人认为返回验证是多余的,因为绕制不下的话,打样的变压器厂也会反馈给你,而你验证通过的,在实际中也不一定会通过;
毕竟与实际绕制过程中的熟练度,及稀疏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再下一步,需要确定输入输出的电容的大小,就可以进行布局和布板了。


【第七步】

7. 输入输出电解电容计算
输入滤波电解电容
Cin = (1.5~3)*Pin
输出滤波电解电容
Cout = (200~300)* Io
上面我们计算出输入功率 30W
所以 Cin = 45 ~ 90 uF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值选的越大,对后级就越好;从成本上考虑,我们不会无限制的去选取大容量
此处选值 47uF/400Vdc 85℃ 或 105℃ 根据相应的应用环境来决定;电容不需要高频,普通低阻抗的就可以了
输出电流是 2A
Cout = 400~600uF
此处电容需要适应高频低阻的特性,这个值也可以选值变大,但前提必须是在反馈环内
因为是闭环精度控制,故取值 470uF/16Vdc
这里电源就可以选两颗 470uF/16Vdc,加一个 L,阻成 CLC 低通滤波器
基本上到这里,PCB 上需要外形确定的器件已经完成,即PCB封装完成;
下一步就可通过前面的原理图(SCH) 定义好器件封装。


【第八步】

8. PCB Layout
上面已经确定变压器,原理图,以及电解电容,其它的基本上都是标准件了
由 sch 生成网络表,在 PCB file 里定义好板边然后加载相应的封装库以后,可以直接导入网络表,进行布局;因为这个板相对比较简单,也可以直接布板,导入网络表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习惯
PCB layout 重点不是怎么连线,最重要的是如何布局;一般来说布局OK的话,画板就轻松多了
在布局与布板方面,
1) RCD 吸收部分与变压器形成的环面积尽量小;这样可以减小相应的辐射和传导
2) 地线尽量的短和宽大,保证相应的零电平有利于基准的稳定;同时 VIPER53DIP 这颗 DIP-8 的芯片散热的重要通道
3) 在 di/dt dv/dt 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尽量减小环路和加宽走线,降低不必要的电感特性


【第九部】


9. 确定部分参数
我们前几步已经计算了变压器,PCB Layout 完成以后,此时就可以确定变压器的同名端,完整的定义 变压器,并发出去打样或自己绕制
EER28/28L 骨架是 6 + 6
原边: 1 -> 3 辅助: 6 -> 5 输出:7,8,9 -> 10,11,12
对于输出的脚位,我们可以用两个,或者全用上,看各位自己的选择
从原理图及 PCB 图上,1,6,7,8,9 为同名端,自己绕制时,起线需从这几个脚位起,同方向绕制
变压器正式定义:
1 -> 2 : φ0.25 x 1 x 24T
7 -> 10 : φ0.50 x 2 x 6T
8 -> 11 : φ0.50 x 2 x 6T
9 -> 12 : φ0.50 x 2 x 6T
2 -> 3 : φ0.25 x 1 x 23T
6 -> 5 : φ0.25 x 1 x 6T
2,4 并剪脚
L1-3 : 0.77mH 0.25V@1kHz 漏感低于 5% 磁材:PC40 或等同材质
高压:
原边vs副边 :3750Vac@1mA 1min 无击穿无飞弧
副边vs磁芯 :1500Vac@1mA 1min 无击穿无飞弧
阻抗:
原边vs副边/绕组vs磁芯 :500Vdc 阻抗>100M
备注:这里采用三文治绕法,目的是为了降低漏感
输出所有脚位全用上,目的是不浪费,同时降低输出绕组的内部阻抗
可以将 PCB 和变压器发出去打样了, 剩下就是确定更多的参数并备料
【第十步】
10. 调试过程
到以上部分,基本上一个电源算是设计完成,后面的就是焊板调试过程
调试所需要的简单设备(必需的):
调压器,示波器,万用表
辅助设备:功率计,LCR电桥,电子负载
焊完板以后,进行静态检查,如果有 LCR 电桥的话,可以先测一下变压器同名端,电感量等参数以后再焊接
静态检查,主要看有没有虚焊,连锡等
【第十一部】
10. 调试过程(续1)
静态测试以后,可以用万用表测一下输入,输出是否处于短路状态
剩下就可以进行加电测试了
开关电源的AC输入 接入调压器,或者 AC输入 接入功率计再接至调压器
调压器处于 0Vac
示波器 接在 ST VIPER53DIP 的 D S 两端 或 初级绕组两端亦可,交流耦合
万用表电压档测输出,并空载
接通调压器电源,开始升压,不需要快速,同时观看示波器
从 0Vac 开始升,会看到示波器上波形会有浮动(改成直流耦合会很清楚看到电压在上升)
当调压器的电压 至 40~60Vac 区间时,如果示波器波形还没有变化的话,退回 0Vac,重新检查电源板
一般空载状态,在 40~60Vac 区间时,开关电源会开始工作,ST VIPER53DIP 也会进入工作模式,示波器上 Vds 波形会开始正常
看输出电压是否达到预设值? 未达到,退回 0Vac 检查采样,反馈及输出回路
如果都 OK 的状态下,再考虑将输入电压升至 220Vac
遵循以上步骤调试的话,不会出现爆片或炸机现象
备注:示波器需要隔离,或只允许 L N 输入,未隔离条件下 PE 的线不能接入,否则极易造成短路
本文来自网络--参数部分

回复数 1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