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通过对襄樊诸葛亮文化广场的设计理念、功能分区的描述,表达了现代城市体育中心设计发展的新思路,并对各功能分区的夜景提出了设计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景观;运动;生态
襄樊诸葛亮文化广场从名称上看大多数人很难把它与城市体育中心联系在一起。然而,从城市设计以及城市体育中心长期运作来看,它在满足体育赛事的基础上,兼顾文化、娱乐、会展、商务、公寓、公园等功能。这便是城市体育中心发展的一个方向。
1、设计理念
1.1 自然——山水景观
“景在城中”是襄樊新区的空间特征之一,规划设计在广场的空间构成上力图演绎襄樊城市山水景观的环境特征。在七里河以北部分规划设计了结合体育等设施的生态景观,将自然的山——水——绿安排在城市的中心,为市民和旅游者提供一个暗喻山水城市的景观环境。南侧规划了以几何构图特征为主的女贞广场和紫薇广场,体现了襄樊的市花市树,为城市规划了一个绿心。
1.2 历史——文化名城
“城在景中”,襄樊新区规划设计在广场的形态构成上力图演绎襄樊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态特征。中心主题广场的山、水景观,暗喻襄樊的汉水及山体景观的山水文化和历史。沿大理沟设置滨水景观带,以硬质地面与绿化相辅相成,地面附以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图案,并安排了壁画或雕墙以及主题雕塑的位置,可采用体现历史和文化的主题。
1.3 人文——市民活动
坐、看、行、自娱是城市公共广场活动的四大要素。城市公共广场人文景观的营造是广场规划设计的重要部分。要使广场具有活力,市民的“坐、看、行、自娱”四大需求的满足以及相应的物质空间设计布局极其重要。“坐”——规划将“坐”空间安排在公园、滨河散步道及广场周围、绿地林荫中;“看”——是看景、看人、看事,规划将“看”空间安排在主体物质景观和人文活动景观周围;“行”——漫步、过路、到达等步行活动,规划引导性的布置了“行”空间,将人行与车行进行了合理组织。“自娱”——健身、体锻、表演、展示等活动,地块中规划了体育场馆、游泳馆、举重射击馆、跳伞塔、高尔夫练习场等众多娱乐项目。
2 功能定位
襄樊市新区城市文化广场区是襄樊面向21世纪的新中心,是以文化、娱乐、会展、商务、公寓、公园等七大功能为主导,集其他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中心、生态型、复合型的城市生态综合广场。
文化功能:应满足市民在广场中如同置身于襄樊文化名城浓郁文化氛围中的要求;体育锻炼功能:应满足城市居民各项体育锻炼活动的需求;娱乐活动功能:应满足城市居民进行各种自发的、随机的或有组织的活动,包括平日、节日、白天和晚间的表演、健身、体育锻练、约会、观赏等;休闲功能:应满足市民和旅游者在城市中心的休闲需要,为他们在城市中心提供一个休息、游憩的场所。
3 规划布局
在城市广场设计中,规划设计了五块功能区:绿化广场区、运动场馆区、滨水生态区、商务公寓区、生态公园区。
整个广场以七里河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侧。南侧包括原有体育场区及起步绿化广场区。北侧大理沟以南城市干道长虹路、七里河路之间规划布局了运动设施区,包括主辅体育馆、网球馆、保龄球馆、举重射击馆等。沿大理沟规划设计滨水生态区。大理沟以北规划为商务公寓区与生态公园区如图1所示。

4 景观体系
4.1 几何构图景观区
几何构图区包括起步绿化广场区、体育场区、运动设施区及商务公寓区。以几何图形圆、椭圆、方、弧线及轴线,呈现出较强的构图感,突出一种动感、秩序以及庞大的气魄。起步绿化广场区构成女贞广场、紫薇广场两大主题园区,地面镌刻襄樊老城版图,周围以旱地喷泉映衬,象征汉江的水风光。广场南北相连,设计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的“文化长廊”,两者与绿地紧密结合,成为市民公共活动、休憩的最佳场所。原有体育场馆与新体育馆形成对景,与弧形水体构成整个规划区的主轴线。
4.2 自然生态景观区
自然生态景观区包括生态公园区与滨水生态区。生态景观绿化布局突出对自然的尊重,在塑造人工活动空间的同时,强化多层次植物群落的种植和水体的保留与结合,再造多种生物的栖息环境,形成文化广场区的“绿肺”。人工塑造的以山、水为主体的园区,隐喻山水文化。绿化配置间种女贞与紫薇,体现市花市树主题。如图2所示。

5 夜景设计
襄樊市新区城市文化广场主要由:绿化广场区、运动设施区、滨水生态区、商务公寓区、生态公园区等五大区域组成。
5.1 绿化广场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肺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希望通过大型绿地广场、区域绿地、道路绿化带、公园等组成城市绿肺系统。人们不再满足现状,不再满足利用电视娱乐自己,而是希望接近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因此,人们不仅在白天漫步休闲于广场环境中,在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之后,更愿意来到广场、绿地,享受这里迷人的夜晚景观,放松自己、娱乐自己。从这里可以看出,广场的夜晚观景与白天观景同等重要。
广场的夜景设计应注意:完整的表现、烘托广场观景设计主题;强调、刻划广场观景设计中心。
同时,应注意避免造型灯光取代广场景观设计:在国内的许多城市的广场、绿地,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礼花灯、球型变色灯、巨型柱身发光的庭院灯等等。似乎认为广场上有了这些装饰灯,就显得热闹、新奇、洋气,老百姓就欢迎。其实并非如此!夜景灯光的灯具造型应与广场建筑环境相统一、相协调,不能随意地从灯具样本上选出一个时髦灯具放在广场上。与白天景观不相融、不协调的灯光,相对于广场而言,它们就是多余的东西,它们破坏了广场景观的完整性。
我们所处的广场是以市花市树——女贞、紫薇为主题的绿化广场。用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庭院灯强调入口、强调轴线;通过设置有节奏的踏步灯充分表现下沉广场的空间形态;广场中心的女贞、紫薇花纹铺地用内嵌LED仿石面砖铺设。白天表面石材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夜晚光彩夺目的LED灯透过石材使得女贞、紫薇花纹非常醒目,达到了突出主题公园的目的。
5.2 运动设施区
运动场所的设计往往采用最新的结构技术手段,制造室内大空间,以便平面功能的划分。从室外造型上看,新结构使得体育建筑飘逸、流畅、富有动感。外露的结构体系使得体育馆表现出力量的特征。而竞技体育本身就是追求力量与美的统一。
夜景灯光设计就是刻画、强调建筑的主题、强调细部,使得凝固的音乐动起来、活起来,朦胧中体现建筑艺术的魅力。
因此,屋顶拉索结构用黄颜色聚光灯投射,以充分表现力的特征。为提高发光效率,可在拉索结构上涂上反光涂料。屋面采用蓝颜色打出明暗相间的波纹以强调动感。大玻璃室内灯光外透既烘托柱阵的韵律,又强调了建筑物的虚实对比。平台上、地面上的楼梯用灯光适当点缀,使得整体建筑轻快、活泼如图3所示。

就整个体育建筑群而言,夜景既要表现各自建筑形态的特色,在色彩上又要使整体协调;在视点上既要满足低视点的要求又要满足鸟瞰视点的要求。避免像北京体育场亚洲杯中日足球比赛时,场内灯光通明,场外漆黑一团的状况。
5.3 滨水生态区
有了滨水生态区,使得整个广场就有了灵气。因此,滨水生态区的夜景是非常重要的。滨水生态区的夜景由两部分组成:①周围体育建筑群体在水中的倒影;②岸边围栏、花草树木在水中的倒影,一切自然而然。没有刻意为了把水打亮,采用一些PAR灯在水下打水。我们追求的效果是:远看一片景,近处不受光。
5.4 商务公寓区
商务公寓区在整个广场布局中处于较安静的区域,夜景灯光着重处理屋顶部分,作为体育中心区远景。
5.5 生态公园区
谈到园林就会想到雄伟壮丽、视野开阔的北方园林或小巧玲珑、山回路转、以小见大的南方园林。人们希望看到的是贴近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以及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历史文化沉淀的园林景观。
在园林的夜景设计时,应从“生”、“画”、“意”三字入手。“生”是指园中植物的生机勃勃以及人们在园中活动的生气;“画”是指巧夺天工的园林构图;“意”是指从人文、历史入手,表现园林的诗情画意。
因此,园中的亭、台、楼、阁等人们活动的场所是夜景设计的重点,为了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植物的夜景设计应考虑多视点多构图设计,而不是简单的表述对树种的投射角度;对园林整体夜景设计时既要满足竖向构图又要注意平面构图。注意高视点观看位置,在色彩的选择上、明暗度上,应从人文、历史及周围环境方面精心刻画,以求形象、直观地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氛围。
综上所述,目前城市体育中心设计,已趋于完全放弃以往仅考虑体育赛事单一功能的状况,而是把文化、娱乐、会展、商务、公寓、公园等功能融为一体,使得城市设计更加合理,城市广场的各种功能使用效率达到更高。当建筑环境确定以后,夜景设计就有了根本,夜景烘托和刻画建筑、景观的细部,以展现建筑环境艺术及其朦胧梦幻般的独特魅力。
本文由()收集整理,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照明设计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oqlhhitvvezyqhxqvtfxc.jpg
- feglwnsmbhmyooiamougd.jpg
- pbfaxgyjsluzvtwvzfxu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