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ED企业专利风险及对策解析
自2003年启动guo jiaLED照明照明工程以来,我国的LED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LED照明照明外延片的生产、芯片的制备、封装以及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区域布局上形成了多个LED照明照明产业聚集区、产业基地和试点城市。20多家研究机构、40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专利申请量也逐年迅猛增加。  自2003年启动guo jiaLED照明照明工程以来,我国的LED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LED照明照明外延片的生产、芯片的制备、封装以及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区域布局上形成了多个LED照明照明产业聚集区、产业基地和试点城市。20多家研究机构、40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专利申请量也逐年迅猛增加。从guo jia政策、产业链的发展、企业的参与程度以及专利申请情况来看,我国LED产业似乎前途光明。但是,从专利布局、核心专利的分布以及近年来LED行业的专利纠纷来看,我国LED企业在专利保护方面又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一、风险来源
  如同DVD在中国的发展历程,LED产业关键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一些大企业手中,在国内的发展初期,因为产业培育等因素,行业发展相对平静,同时风险也在孕育,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风险也逐渐显露。具体来讲,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中国LED企业核心专利缺乏
  截止目前,我国在LED技术方面拥有的专利数量排在世界前5位,但是发明专利少,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比例高,在蓝光、白光、MOCVD等关键技术上核心专利缺乏,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的不足。
  2.专利申请质量不高
  部分涉及底层的核心LED专利申请主要来自于科研院所,企业的大量申请主要在封装和应用领域。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自主专利较少,产学研合作松散,整体上专利转化效果低,且降低了企业运用专利进行风险抵御的能力。
  3.企业专利人才不足

回复数 2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