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广州大学城在照明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经过诸多因素的考量。文章从对亚运赛时氛围营造与赛后发展需求的适应需要、大学城特色展现需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三方面着手,对区域的照明设计思路进行梳理,陈述这种基于特定时期、特定环境基础的设计理念与思维方式。
关键词 亚运景观照明 可持续发展
1 相关背景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岛内绿树成荫,碧水环抱,被誉为“绿色生态城”。它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在第16届亚运会期间,广州大学城更集中了21个亚运场馆,占亚运场馆总量的三分之一。
基于项目的特殊性,其照明设计主要问题为:
(1)适应亚运赛时氛围营造与赛后发展需求。
(2)大学城特色的充分展现。
(3)对生态环境最大程度的保护。
2 合理的规划控制
广州大学城在设计之初,整体环境亮度非常低,除必要的功能照明之外,没有景观照明。另外,场馆分布极为分散。针对以上问题,将中心区、教学园区及滨水景观带划分为三级照明区,并设置相应的光色、亮度的控制指标。同时,根据区域的用地性质及赛时赛后夜间视线分析,确定不同时期的照明架构需求。据此,从整体范围内,既保障赛时的氛围需求,也兼顾赛后的有序发展。
3 体现大学城特色
具有生命底蕴的照明设计并非凭空存在,而是在特定场域中自在生成。设计伊始,依据环境经过推敲和斟酌,最终落在草图上仅为一些密集与疏散的点。意图在于,在保持原有教学园区内宁静自然的基础上,用点的疏密排布呈现空间观赏的序列美感。故命题为“星光璀璨,树影婆娑”
(1)序列一,入口门户
南沙港快速路、星光下道是进入大学城的主入口,是信息汇聚、交换的“大动脉”。设计方案在桥腹下采用蓝色投光灯,配合桥柱上荧光材料彩绘的亚运图案,代表着银河的浪漫;以及迎接这一亚运盛事的喜悦氛围。
(2)序列二,联系道路
经过分析赛时运营设计及现场情况,照明设计选择了在赛时主要的联系道路上设置特制景观灯具,并结合大学城地域特质,将这一灯具命名为时空飞行器。其设计特点包括:在位置排布上,通过内置灯箱内的场馆标识信息,增强了道路的引导性;在形象设计上,更突出大学城创意浪漫的特质,给予观者遐想空间。这一设计在赛后也可作为各高校间作品展示、信息传达的窗口。灯具整体排布更寓意银河洒落的星光。
(3)序列三,场馆及高校入口
在经过多次与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领导的沟通后,最终确定对中心区2个比赛场馆区、高校区9个比赛场馆区及10所高校主入口中轴线进行方案设计。其中比赛场馆是此次设计的重中之重。我们根据区域、载体特征等多方面的考量,分别对场馆载体制定了相应的照明主题方案
以广州自行车轮滑馆为例,其选址位于大学城体育与信息共享区内,建筑面积为25360m2.是大学城内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亚运期间,自行车、滑轮比赛的主赛场。
在整体尺度上,自行车馆依据《广州城市照明总体规划》及《广州大学城亚运期间照明规划》,建筑照明等级定为二级照明,光色、动态不限。使其成为夜间视觉的中心及标志。
在建筑形态上,其平面为椭圆形,造型采用亚运会徽(五羊/火炬)与自行车头盔相融合的意念,曲线流畅,造型舒展。本次项目中,夜景照明充分体现其建筑特点。摒弃简单的曲线勾勒手法,强调完整的建筑形态。在照明方式上,运用线性投光灯及点状LED灯具,塑造白色铝单板飘带形态,通过整体色彩及动态的联动控制,以体现建筑“激情活力”及“急速动感”的夜间形态。
在细节处理上,控制眩光成为项目重点考虑问题之一。其曲面的造型,使得投光灯及挡板的安装角度和尺寸都需经过严格的测算,同时配合现场试验确定。力求在场景中减少视觉的眩光干扰,保证弧面照明效果过渡均匀。
另外,在灯具排布上,大面积铝管交叉处的LED点光源,选取三种层次的排布方式,分别为1200×1200mm、1200(横向)×2400(纵向)mm及由下向上逐渐减少。使其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用合理的灯具数量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3 可持续性发展
(1)“绿色照明”设计
首先,通过合理规划设计,确定规划范围内的载体组成、亮度等级、控制载体功率密度等;第二,运用寿命长,尺寸小,能耗低的LED光源;第三,选用配光合理、光通量维持率高的灯具;第四,控制眩光,在选取灯具时,充分考虑灯具的投射角度、投射范围、挡板的遮光角度,合理控制光线;第五,控制系统,对夜景设施分为平时模式、节日模式进行控制,在平时状态局部亮灯,在节日模式全部亮灯,最大限度地发挥夜景的效益,同时起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未来发展建议
大学城正处于快速建设发展阶段,部分区域现状还不具备夜景照明的规划设计条件,但在未来的建设中,应为这些区域的进一步建设留有余地。
1)综合开发区:是未来的商业配套服务设施聚集地,照明规划其整体亮度应高于高校聚集区,三级照明。
2)会展及文化共享园区:可通过照明手段的处理,在夜间传达岭南文化的特色,同时也可在夜间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如岭南印象节、岭南撒欢节等。
3)滨江绿化带:对未来规划中沿江处建设的标志性构筑物应进行重点照明,突出区域的滨江景观,增强大学城的夜间标识性。
因为种种原因,虽然部分区域照明设计未得到实施。但在这个项目中,通过与业主方、施工方的通力合作,对整体大学城环境的平衡,对满足亚运氛围的需求、对赛后发展的方向都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解答。同时也为亚运盛世的圆满举办,交上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