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本科机械工程,硕士是工业设计专业(皇家艺术学院,帝国理工毕业)
在英国公司干了快三年,每个月都会查所有大小竞争对手的新品
去年设计的大功率 LED 路灯底击败其他大牌拿到个伦敦的大项目,一会在二楼简要说明
在一灯网总结过几个 EXCEL 竞争对手表,因为专攻室外路灯
(也有涉及高端 LED 泛光灯,机场停机坪照明用,但是大功率竞争对手很少)
一灯的氛围不错,我给大家普及一下各大主流厂商的招牌产品吧(LED 路灯,图片感兴趣的话 google image 一下就有了):
竞争对手具体价格我就不透露了,我这也不全,有些都是由各种渠道泄密来的。
1 飞利浦 说几个大功率的 (单独小功率有
Clearway 和几个廉价 Retrofit 大家可以自己查)
Speedstar,旗舰产品,不算新品了, 几年前获红点产品设计奖,中国基本没卖,也卖不出去
优点:某些角度看设计比较优雅,飞利浦的透镜设计配光性能也是业界比较顶级的(相比其他大厂的透镜)
问题:重量,体积不小,价格变态(刚出来的时候1500欧元)。
Greenvision,之后推出的中档产品,设计凸显飞利浦的圆角风格,有几个变种
EssentialLine,再之后推出的廉价产品,设计简化,螺丝变多,面板构造凸现廉价
BRP371/372/373,今年推出的最廉价产品,推断应该是在上海设计的。
以上几个核心是一样的,都是飞利浦自家的 LedGine 引擎,模块平板
飞利浦的产品问题特色是
为了外观不注重散热设计,大部分产品只能保证L80 5万-8万小时(25度)
2 INDAL WRTL算是比较知名的大牌,历史比较悠久去年公司被飞利浦收购
然后是 LUMA 系列. 设计楔形尖角为主,LUMA mini 1,2,3 涵盖最小 40W 到到大块头 450W
(少见的用三个飞利浦 Xitanium 150W驱动器)价格属于中高档,也不便宜。散热设计算中等偏上
顺便提到,INDAL以前以 Stella 系列 LED 路灯(低功率)出名,号称卖了几百万个,其实价格不菲。设计和外观上来说当时是极其领先的。
3 CREE 以前不做路灯,去年收购了意大利的
RUUD LIGHTING,所以以前的 Ledway系列产品都兼并了,包括新的AeroBlade
AeroBlade, 拿到几个小奖,去年由伦敦的第三方设计事务所设计
造型和散热还算比较有突破,不过只适合小众市场,功率也不大,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高
Ledway, EDGE Street 系列,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不过现在设计看起来老了,结构组装比较繁琐。
之后两年结构(模块堆积+积压铝框架)也被极多国内外厂商(小厂)抄袭。去年推出了Ledway SLM 瘦身版
缺点就是透镜暴露在外(现在都趋向于用透镜+玻璃),PMMA老化+尘埃是个大问题
CREE XSP 系列,CREE 自主研发的,不出意外充满美式风格(丑)
3 THORN (索恩)近几年在中国的投资加大,THORN 在 LED 路灯新品上开发不算最有竞争力
2年前出了个比较吸引眼球的
StyLED,设计比较新颖,但是功率不是很高又重
除了几个 Retrofit 外,近期的两个中低功率产品是
Isaro 和
Oxane, 都是用小型反射器
4 GE (通用电气)怎么说呢,GE有美国部门和欧洲部门,最近推出的 Lumination 室内系列很赞,不过是欧洲设计的,几个月前和GE欧洲设计主管聊过,他也不懂为啥美国部门设计出来的路灯那么丑,所有美国公司都是千篇一律的丑。
Cobrahead,之前的GE第一代独创路灯,以同心圆环状反射器+两个小的辅助反射器构成,IES文件研究下来性能其实马马虎虎。
Evolve LED Roadway,去年推出的主打系列分 ERS1,2,3,4,也是坚持用反射器(坚持不用透镜的大厂家就剩 GE 和THORN 了),这两个都是 L85, 5万小时
5 URBIS, (母公司德国 Schréder)也是大厂,前两年有出国几个外观比较出挑的
Piano 和
Senso 路灯
去年的两个大动作
TECEO 2, 高端中高功率路灯,曲面设计比较优雅,不过价格不菲,case study比较少
Aixa,低功率系列,大打经济廉价,其实价格只能算中档,设计的话以很多人的眼光来看就是很丑,小模块设计也不新了
6 iGuzzini 意大利的大牌,室内LED设计拿到了诸多奖项,室外路灯则刚起步,以“高端华丽”设计为路线
WOW,去年推出的,机械结构比较新颖,从中间旋转打开,驱动器模块也比较“奢侈”,用了诸多注塑外壳。
Archilede HP,是最近推出的新造型LED路灯,有点合并飞利浦 Speedstar 和 LUMA 的嫌疑,其实侧面看还不错,
以上两款都是用小型反射器,当然,价格不会便宜
6 HOLOPHANE英国还算有名的家族企业,属于美国 Acuity Brand 旗下,
设计比较中规中矩代表作有
Factor, D-Series 和
LEDgend7 LED ROADWAY LIGHTING加拿大公司,一个航空工业的子公司,驱动器自产,号称20年+寿命
之前先推出了个从楼顶扔下都杂不坏的
Satellite 系列,外观就是在很雷了
今年新出的
NXT 系列,外观有所改进,不过又沾了点美国气息,类似
CREE XSP 不过稍微好看点
其他没什么可比性比较小众公司就不列出了,有:
Abacus
we-ef
Orange Tek
Siteco (Osram 子公司)
TRILUX
PEEK
等等
当前设计比较重要的几个因素:
——芯片: 一般来说飞利浦 Luxeon 口碑比 CREE 更好点,虽然 CREE 用的人更多点。高通量大功率芯片 Luxeon M 是 Cree MKR 无法相比的。旧的 Rebel ES 系列目前翻新后性价比还比较高。
——灯具光效:国内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很多公司只能达到 70-80lm/W,弱于普通高压钠灯(虽然HID灯具的电力损耗有相当一部分在镇流器上)。室外 LED 路灯现在至少要达到 90lm/W (高功率) - 100lm/W (中等功率)以上才有竞争力
——散热:分 LED 散热和驱动器散热,和寿命密切相关,要和大牌竞争力,现在L80必须达到10万小时(大部分中小公司和杂牌公司只能做到“标称”5万小时,貌似可以撑个10年,其实几年就完蛋了)。有些公司产品能达到 L80 - 15万小时
驱动器则是另一个重点,目前比较热门的 Xitanium 驱动器在不是很高的环境温度下能达到10万小时,在电力部分设计和寿命计算上要分开对待。当然,芯片寿命本身和质量也有直接关系。
——重量和风阻:别以为大部分LED灯具都比传统灯具小了,差个1-2公斤很重要,对于大功率路灯来说,很多都是retrofit,如果要装在侧装1.5-2米长, 8米以上高的杆子上,太重的LED灯具就不行了(>15kg)
——安装方式:最理想的方式是适配器用于顶装侧装各种直径,并能调节多段倾角。不少厂家为了节省成本,一律设计成简单的侧装,最多另外弄个廉价的顶装适配器
建议想要搞各种设计的同学去各家公司的网站吧 Specification sheet 和 product brochure 都下下来好好研究一下。搞清楚市场定位比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