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筹码狙击战》之雷士照明内斗危机
雷士照明,一个国内低调且极具实力的民营企业,在2012年却被媒体广为报道。一场类似“国美内斗”的大戏在雷士照明内部上演,先是公司创始人被迫辞职,投资人做董事长,随后公司员工罢工、经销商倒逼雷士创始人回来。国内民营企业家、国际资本大鳄、企业投资人之间的角斗不断。既对企业造成了困扰,又影响了其正常发展,这场企业内部的暗战可以称得上近年的经典企业战例,既凸显出了商场的残酷斗争和谋略博弈,又能从中得到企业运作的启示。要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得先从雷士照明的创业人吴长江讲起。  吴长江,1992年辞职后开始下海经商,两年后与几人合资成立了总资本10万元的惠州明辉电器公司,主要生产电子变压器。因吃苦肯干,很快就赚了20多万元,每个股东分了近4万元。有了首次的成功,吴长江信心大增,1998年与另外两名同学一起用100万元(吴长江出资45万元,杜刚、胡永宏各出资27?5万元)创建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股份占比为吴长江本人45%,其他二人55%。这也表示吴长江本人虽是第一大股东,但其他二人可以在关键时候牵制吴长江,这也成为后来雷士照明出现危机的导火索。
  公司建立后,雷士照明凭借质量可靠、服务到位的行业口碑,使公司逐步发展起来。雷士能够发展壮大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在行业中最先建立专卖店。这既是雷士销售网络的雏形,也是渠道建立的开始。第二,开拓商业照明市场。这一点非常具有前瞻性但比较难以开展。雷士以装修公司及工程设计团队为主要目标市场,逐步占领了商业照明市场,由此保证了企业销售量。第三,建立产品精神,提高雷士照明的品牌价值。以“光环境专家”作为产品精神,大幅提升了行业地位,为公司走向集团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长江的管理能力,胡永宏的市场开拓能力,杜刚的资源调配能力共同协作,让雷士照明仅用5年时间销售额就达数亿元。不过,在中国的生意场上历来是能同患难却无法共富贵。随着企业规模越做越大,股东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多。
  吴长江雄心勃勃,对于资本扩张的欲望也随公司的发展而加强。其他两个股东则相对谨慎,并逐步感到了来自吴长江的压力。于是,其他两名股东开始干预企业管理。为了安抚两名大股东,吴长江将自己部分股份分给两个合伙人。公司至此为止三分天下,每个股东股份均等。

回复数 2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