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可调光LED灯具的新型控制技术
本文介绍了LED灯具在调光控制上的优势,说明了调光对于节能的重要性。介绍了LED灯具中的三种调光方法,模拟调光、可控硅调光、脉冲宽度调光。说明了其基本原理,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对于LED灯具和驱动电源的设计有参考意义。
1 调光的必要性
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之下,作为绿色、环保节能的LED照明,越来越受市场青睐。而调光技术在LED照明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良惠调查得出结论,估计在2010年,全国的用电量将达2.7万亿度,其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目前,公共照明用电占整个照明领域二分之一,高达1500亿度。以路灯照明为例,在午夜12点后,道路上罕见行人和车辆。从这一段时间内,在低交通流量的道路上仍保持较高的照度显然没有十分的必要。采用调光技术,可使得LED路灯的输出功率在午夜12点后随着交通流量的减少而降低。调光灯具使得商场、办公照明可以根据环境光亮度而调整照度。若以LED替代低能公共照明灯具,若能加以采用调光技术,按节约能源一半计算,将节约用电高达750亿度,近似相当于2009年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2009年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为800亿度),节能效果非常显着。调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会将LED照明调光系统带入一个崭新的领域,从而将绿色环保节能的LED照明应用进行大范围的普及与推广。
2 LED在调光控制上的优势
(1)传统荧光灯和高压钠灯属于气体放电灯具,响应速度慢的特性决定了调光的困难。七十年代日本能源危机下,曾采用间隔点灯方法试图节能,但由于路面照度不均匀,治安和道路交通事故大幅上升,最后不得不放弃间隔点灯法。而LED的响应速度为纳秒级,属低压驱动部件,在调光时有着的优越的色彩和无级的照度控制。
(2)采用调光技术,降低输出功率,将显着改善LED灯具的工作环境温度,延长灯具寿命。众所周知,LED灯具的光衰和寿命取决于发光管芯的结温,并呈指数相关关系。温度每降低10度时,寿命会延长一倍。以目前主流LED为例,假如结温为105℃,亮度降至70%的LED光源寿命只有一万多小时;而结温降低到75℃,寿命就可长达到5万小时,65℃时寿命更可以延长至10万小时。
(3)采用调光技术,随着输出功率地降低,驱动电源自身损耗也将降低,其壳温也将同时下降。驱动电源寿命也将翻倍,可靠性可提高25%~40%.
3 LED调光的实现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LED很容易进行调光,其发光强度大致与供电电流成正比。只要降低平均电流,发出的光能就会减少。但在改变亮度的同时,不影响色度及效率的调光控制却面临很大的挑战。
(1)模拟调光方式:又称线性调光方式,是指线性调节加到LED上的电流,其优点是线路简单直观。对于恒流驱动的LED驱动器,其受控信号为流经LED的电流。以图1的反激式拓扑为例,为了减少采样电阻上的功率损耗,Rs都取得很小,如0.5欧姆。设LED灯功率为10W,则流经Rs电流有效值为设D为最大值0.5,转换效率为80%,相应的反馈电压为。
如果线性改变流经LED的电流,由于反馈电压较低,容易受到外界噪声的干扰,引起系统不稳定,发生闪烁。并且,LED发光芯片给出的色温数据是在额定工作电流下的数据,如图2所示,若改变流经LED的电流,会改变LED芯片的电流工作点,对色温有一定影响,而人的视觉对色温较亮度更为敏感,引起调光后的不适感。总之,模拟调光方式,不是理想的LED调光方式。
(2)可控硅调光:为了兼容市场上存在的墙壁式调光开关,有的LED驱动器后向兼容TRIAC进行调光。如图三所示,其基本原理为,利用RC网络进行充放电,在电容上的电压足以击穿DIAC时,来延迟触发可控硅,实现电压斩波,从而改变电压的有效值,实现功率的调节。故调节图3中R1电阻值就可得到不同的导通角,从而改变输入到负载中的功率。第一方面,传统可控硅调光是为40W~200W电阻性负载特性的白炽灯所设计,若直接用于LED调光,会引起诸多问题。因为可控硅是自维持导通器件,在被触发导通后,需要不同的维持电流值来维持导通,其允许流经电流就越大,其所需要的维持电流越大,通常在几mA到30mA之间。如果没有足够的维持电流来保证可控硅稳定的导通角,可控硅在被触发导通后会错误关断,引起RC网络的充放电时序的混乱,输出的波形就会不均匀,即我们所看到的灯光闪烁。室内照明应用的LED灯具功率大部分在20W以下,在弱负载时,特别是导通角较小的情况下,流经LED本身的电流不足以保证足够的维持电流。直观的解决方法是在可控硅开关之后,加入一个虚拟负载,产生稳定的10~30mA负载。但加入虚拟负载以后,在全导通时,按10~30mA计算,其功耗为△P=220V×0.01A~220V×0.03A=2.5W~6.6W,一个6.6W的虚拟负载如放在一个20W以下的LED灯具内是断不可行的,效率会降的很低。
第二,由于引入了AC/DC变换,由于整流桥后滤波电容的影响,呈非电阻性负载特性。
大部分可控硅开关为了减少导通关断时的电磁辐射,在可控硅两端并联有小容量电容,并且串联有小电感。这个电容、电感与整流桥后的滤波电容会形成谐振回路,使得可控硅在关断时,仍有电流流经LED驱动电路,形成失控和闪烁。对于支持TRIAC调光的LED驱动器,需要满足较高的功率因数,在各个导通角的情况下,一般要求在95%以上,以使负载在输入端看来呈阻性。
最新的解决方案如图4所示,斩波后的电压,经集成在芯片内部的角度解码器采样后,输出与导通角同步的数字信号,其占空比与导通角相同,角度解码器监测导通周期的频率,自适应地控制维持电流补充电路,在可控硅导通期间,动态调节需要泄放的维持电流。这样,可以采取最小的维持电流,动态适应市场上的所有可控硅墙壁开关,并且只在导通期间的电压过零点附件予以补偿,减少了额外损耗。低频50Hz的控制信号,若直接用于调光控制,会引起人眼不易察觉的闪烁,经频率映射器转换为更高频率的PWM控制信号,如后文所述,用于调制流经LED中的电流,这里还可以加入指数型调光曲线映射,以补偿人眼对亮度指数相关的感觉。
(3)脉冲宽度(PWM)调光:通过改变PWM输入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来调制LED驱动芯片对功率MOS管的门极控制信号,就可控制通过LED平均电流。图5中列出了调光PWM信号波形,功率MOS管门极控制信号波形,以及流经LED的电流波形。在PWM调光信号为高电平时,LED工作在额定电流,在调光信号为低电平时,LED中的电流为零。为了避免闪烁,调光PWM的信号需要在100Hz以上,功率MOS管的开关频率一般在250KHz以上,由于人的眼睛视觉的滞留性,不会感觉到光源在调光过程中发生的闪烁。假设LED驱动电源工作在300KHz开关频率,其周期为3.33mS,若采取200Hz的PWM的波形调制,其周期为5mS,3.33uS等于PWM调光周期的0.067%,即理论上可达到1:1500的调光比例。
利用PWM调光,在每个电流流过期间,LED工作在理想的额定电流,不会引起在模拟调光中的色度变化。缺点是实现方法较为复杂,但现在已有支持PWM调光的驱动芯片和电源模组供应,在大规模应用时,不会引起太大的成本变化。
4 结束语
模拟调光方式由于会引起色度的变化,不会成为调光方案的主流。而可控硅调光,会引起功率因数劣化,导通角愈短,功率因数就愈差。调到1/4亮度时,功率因数将低于0.25,并且引起供电系统的谐波干扰,不建议在大于100W的调光灯具中使用。由于既存的TRAIC墙壁开关市场,会在家庭及小功率商用照明应用中继续存在。新的TRIAC LED调光技术,利用集成与芯片内的控制逻辑,能减少闪烁,以及减少额外的维持电流以提高效率。PWM调光方式,是LED理想的调光方式,技术也已成熟,建议在大功率LED照明,如100W以上的应用中,采取PWM方式调光。对于可控硅调光和PWM调光,美国EXCLARA公司都有完整的芯片以及电源模块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