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两岸三地LED产业协同创新 空间有多大?
2013LED产业粤港台协同创新高峰论坛7月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这对整个LED行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好的推力,至少证明了以下的信息: 广东省的政府领导是关注我们这个产业的,并对这个产业寄于了希望,是实实在在通过政策以及平台搭建,支持产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在整个展览会淡而无味的背影下,这次论坛还是带来了少许的激情,在这些积极的信息以外,还应该看到的是迷盲的依然迷盲,问题还是问题,直白的说,就是前景很美好,现实很无耐!
笔者无意于对几位嘉宾的报告不敬,但既然是讨论就不应该一团和气。以下是笔者对于产业创新的个人见解,(是不是需要协同创新,这个命题值的探讨,在祖传密方延续了几百年的中国,根儿上是缺少开放心态的,而开放心态是协同创新的基础)
做为一个消费者的观点:
当我静听完几位业界嘉宾的创新报告以后,做为憝悉行业的消费者我开始从迷盲中变的更迷盲(只有TCL李总的发言更接近客户),做为一个具真实购买需求的消费者,说实话,我是不会购买LED照明产品的,不是认为太贵,而是认为不值,做为一个销售品,我们讨论的更多是技术参数优化以及如何让价格变的更低,我不反对上游产业对于持续成本以及技术指标的优化,但如果连应用企业都是这种思维,就让人很诧异了,都认为LED照明和传统照明不一样,却为什么要用做传统照明的思路做led呢?节能灯的产品思路是尽可能的降低价格从而替代白炽灯,因为节能灯和白炽灯他们是同一类型的功能产品,都是以把环境点亮为目的光源,他们和半导体照明之间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否则凭什么认为LED必然替代传统照明?把金子做的和铜一样便宜这种努力有必要吗?正如要把“苹果”的价格要做到和传统手机同样的价格,你花了500元钱还能认为自已很牛吗?
这里我想引出一个基本的价值概念,那就是消费体验以及价值认同,即通过你的产品提供给的客户消费体验,客户愿意为此支付出多少价值,举个例子:在三鹿奶粉出事之前,一包国产婴儿奶粉二三十块钱,便宜是让大多数人购买的理由,这种消费体验是“廉价”,而当大头宝出现后,现在几百元的洋奶粉多少人买?当然国产奶粉具质监局领导说是和洋奶粉是一样一样儿的,但谁会让自已的宝宝做风险尝试呢,这就是安全的消费体验,客户是愿意为安全付出更高价值的。
再比如:你在超市拿起一个节能灯和LED灯对比,从外包装上看到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技术参数,这些大众客户如何看的懂?还有就是相对差不多的环保节能的标志,具体能节约多少电只是一个感性的比例,这个时候的客户体验(体验引导)其实是模糊的,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这种体验下,产品价格就决定了购买行为,当然客户是不会为模糊的体验付出太多价值的,这种失败的结果输出就是“价格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