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并非万能的“魔盒”
因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写的《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3D(三维)打印机被大众所接受。使用3D打印机,可以将个人创意轻松变成形状,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制造商。另一方面,3D打印机将给日本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本站就此采访了被称为3D顾问的日本K'S DESIGN LAB公司社长原雄司。(采访人:木村 知史,《日经商务周刊》)
——《创客:新工业革命》这本书在日本也很畅销。这本书中极力推荐的3D打印机的知名度也大幅提高。贵公司销售包括3D打印机在内的数字工具,这本书对产品销售有影响吗?

原雄司
日本K'S DESIGN LAB社长,3D顾问。曾供职于大型通信设备企业的试制部门。后来成为格斗家,并跳槽到3D-CAD/CAM企业,曾任开发负责人、子公司社长及IR负责人等。研究了切削RP(快速成型)及“Digital Shibo D3 Texture”等。现在打出“模拟与数字融合,改变世界!”的口号,从产品制造、设计、艺术、医疗到娱乐,推进3D数字在各领域的应用。(摄影:的野弘路)

原雄司:托这本书的福,我们公司各种数字工具的订单都有所增加,卖得很好,还多次被媒体采访。不过,遗憾的是这本书在3D打印机给日本产业带来的效应方面说得有失偏颇。偏激一点来说,书中有些论调可能会使包括模具产业在内的日本制造业陷入困境,比如:书中说只要使用3D打印机,任何人都可以制造喜欢的东西;只要从网上向EMS等少量代工企业订购模型数据便可在全球销售等。
当然,可能部分产品会是如此。有的产品只有使用3D打印机才能做出那种形状,另外,只有爱好者才使用的产品或许可以由个人制造出来销售。
这就会颠覆日本的制造业吗?这是不可能的。也许有人认为3D打印机跟“魔盒”一样,什么都可以实现,但实际并非如此。3D数据是3D打印的前提,可用的材料也有限。另外,虽说可以制造复杂的形状,但如果没有制造经验,很可能做出的只是半成品。
——书中说任何人都能成为创客(Makers),这是不可能的吧?
原雄司:当然。克里斯·安德森说的是最终能将个人创意做成产品销售的创客会越来越多。实际上,我的朋友中也有受此书影响而辞职去创业的。因为他们一直梦想做创客。这不是坏事。
在日本,3D打印机也会催生这种创业者,但我更希望大家把3D打印机用作产品制造中的交流工具。有了新创意后,用3D打印机制作出实机模型。将3D打印机作为听取各方意见的交流工具使用。
这种使用方法以前就被作为3D打印机的使用方法提出来了。以前,制造商在开发新产品时都是面对着2D图讨论。随着3D-CAD及3D打印机出现,现在能够面对实机模型来讨论,也就是“预览会议”。有时要多次制作实机模型,尽可能找出产品开发时会出现的问题,以缩短开发周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3D打印机在日本的大型制造企业中已经普及。
随着3D打印机的价格越来越低,购买3D打印机越来越容易,还出现了使用3D打印机的输出服务中心,制作实机模型越来越容易。总之,现在具备了在中小企业和个人中普及用3D打印机制作的实机模型的环境。虽然是极端情况,不过确实出现了平民发明家。他们拥有很好的创意,有时单用简图或2D图表现,看不到具体实物,很难理解。有了实机模型就不一样了。业内专业人士就很容易对其提建议,比如,这是不是好的创意,有没有可能实现,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等。

——也就是说实机模型能准确表现创意的意图。不过,3D打印机是有效的交流工具这一点并非仅适用于日本。
原雄司:当然,实机模型比2D图等作为交流工具更加有效,这一点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不过,在利用这一交流工具的大环境方面,日本和其他guo jia完全不同。日本有两大优势,一是从事产品制造的专业人士多,二是日本国土狭小。

回复数 3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