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的中国流行语“PM2.5”
“PM2.5”。
这不是AKB48、SKE48之类的偶像团体,而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超微颗粒。如今在中国,这个词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12年2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议题便是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增加PM2.5。不只是首都北京,对于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国民众来说,安全的空气和蓝天已经成为奢望。
超出WHO标准20倍
“别去空气污浊的北京,来上海吧!”
听说笔者要把据点迁移到北京,一位住在上海的中国朋友从网上发来了悄悄话。从这位朋友的语气来看,北京空气脏、有害健康似乎已经是中国国内的常识。
PM2.5是随柴油尾气等排放出的直径不到2.5微米的超微颗粒,可以引发哮喘和支气管炎等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曾经坐飞机去过北京,很多人无疑都体会过在即将着陆时朝着烟雾笼罩的大地俯冲的感觉。大家都含混地觉得北京的空气不干净。
《纽约时报》记者伊丽莎白·罗森塔尔(Elisabeth Rosenthal)曾于1997年到2003年期间常驻北京,她在报道中曾经提到过,在北京期间,她年幼的孩子一直饱受哮喘、支气管炎困扰。而离开北京后这场跟疾病的战斗就结束了。
美国大使馆开始在馆区内检测PM2.5和臭氧,并在推特上发布。在2011年11月的检测中,每立方米检测出了超过500微克的PM2.5,该数值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的20倍。因为超出了标准范围,美国大使馆在发布的信息中称之为“Crazy Bad”,在北京市民中引起了轰动。
但是,最先对北京的大气污染提出警告的,并不是来自外国的美国大使馆。据说著名房地产商潘石屹2011年10月在博客上质疑北京市公布的大气状况与实际空气污染状况之间的差异后,博文被各种媒体转载了数千次。
笼罩北京的浓雾导致航空瘫痪

回复数 10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