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微软赐死MSN 换一张重生门票
你还记得第一次使用微软(Microsoft)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现名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时,因为可以跟对方随时用“手指”交谈的惊喜感?它,几乎是办公室内传播讯息最重要的管道,也是私底下,无数当面说不出口讯息的最佳管道。
风光十三年 曾掀起网络火星文热潮
但,有13年历史的MSN即时通讯服务即将在2013年第一季,告别全球1亿用户。
MSN2013年第一季即将停止服务的讯息,是Skype(目前是微软旗下娱乐和设备部门所属事业部)执行长贝特(Tony Bates)发表的。
“我们有个好消息要宣布!”11月6日,贝特在官方部落格写道,“Skype和Messenger(指MSN)即将合并……,2013年第一季,我们将让全球各国(除中国之外)的Messenger服务走入历史。”几天之后,微软才正式发出声明,证实MSN的“死讯”。
是谁,杀了MSN?
8年前,本刊曾用“手指世代”报导了MSN等即时通讯软件带来的新沟通文化。
“这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纽约时报》曾如此观察。在即时通讯软件出现后,“R U OK?”(正确写法应是Are you ok?)这种网络火星文,也同样影响一代美国学生的拼字能力。
《纽约时报》形容,即时通讯创造出了一个“过度连结”(Overconnected)的时代,在2006年时,美国12到17岁的青少年,75%使用即时通讯,“他们不用离开房间,就能拥有几百个朋友,比你跟他们一样大的时候多得多。”乔治城大学心理系教授克文(Sandra Calvert)观察,“毫无疑问,即时通讯是这些青少年互动最主要的方式。”
那些年,在台湾也出现同样的现象,亚运的中韩棒球大战,许多上班族是靠MSN的文字转播观战;MSN跳出的表情符号,更捧红了图文创作者弯弯和辅大猴;网友测量人缘的方式,就是看有多少人加自己当好友,又有多少人“封锁”,MSN断线时,没有人发讯息来,网友形容“好像被独自丢在地球边缘”,昨天的MSN,就象是今天的脸书(Facebook)。
根据市调公司OPSWAT的调查,直到2011年,MSN在电脑(PC)上仍是即时通讯的龙头,两年前,微软曾公布全球MSN使用人数超过3亿,2012年微软公布的数字,却只剩了1亿人。
败给脸书 没打造出社群环境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