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棍节看畸形发展的中国电商
11月11日是个极普通的日期,可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却赋予了其“光棍节”的别称,并发起了史上最为强大的促销战。不过,缺货、系统崩溃、快递爆仓、利润极低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来。最终,电商企业成为大赢家,而消费者却成了有口难言的被宰客。中国电商企业在畸形发展,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大战也变得更加激烈。
电商大战的赢家
  各大电子商务企业提前2个月就开始备战“光棍节”,在电视、地铁、互联网上大量投放促销活动广告,实现了预期销售目标。数据显示,“光棍节”当天,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成为最大赢家。天猫销售额达132亿元,是去年同期33.6亿元的近4倍。苏宁易购11月9~11日促销期间,累计订单量近300万单,销售额同比增长20倍。国美商城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7倍。无论是营业额还是曝光率,电商企业都实现了多赢。
  虽然“光棍节”导致快递爆仓,配送极慢,但快递公司也是一个大赢家。中国快递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参战“双11”接送件的快递人员有80万,比上年多了一倍。“光棍节”当天**生7000多万个包裹,而2011年只有2500万个。圆通、中通、宅急送等快递总量都比去年增长1~2倍。
  参与促销活动的大多数商家只能算是小赢,由于促销价格极低,导致利润也很低。
牺牲消费体验的促销是否值得?
  消费者都希望足不出户在最短时间内收到质优价廉的货物。但是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频出问题:先提价再降价、有价无货、有条件的返券及优惠,提前结束优惠活动,有的还需等一个月才能收到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没有满足,更谈不上差异化服务,他们在沟通、支付、快递、售后等各个环节体验都不佳,且没有任何话语权,很多消费者都在抱怨。
  由于参与促销活动的门槛在提高,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而竞争同质化又很严重,促销商品配置价格也趋同,对于从厂家到商家的利润都很低,电商销售平台缺乏降价动力,由此也滋生了虚假打折问题,消费者会对促销变得不信任。长久下去,这样的购物体验绝对会对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带来隐患,笔者认为非常不值得。
提前透支 冷静期马上到来
  和家电下乡政策结束前家电企业迎来销售高峰一样,电子商务企业的“光棍节”促销大战实际是让有购买预期的消费者提前消费,透支了市场销量。而未来一两个月,各大电子商务企业的销量都会大幅下降,让市场进入销售“冷静期”。
  另外,突然爆发的物流订单长远来说不利于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因为爆仓只会维持短短一个月,快递企业及电商自建物流平台不可能为了这一个月而大力投入。平时分散促销,主打消费体验的活动会更受欢迎。
电商企业要避免畸形发展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上零售总额约为7825亿元,同比增长53.7%,占社会零售消费总额的4.2%,而美国的这一占比已超10%。这说明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企业以追求盈利为主,这无可厚非。但是中国电子商务产业需避免畸形发展,要重视用户体验,完善物流,挖掘用户数据价值。
  “双12”大型促销活动又将来临,希望电商企业能认真总结“光棍节”促销大战的经验和教训。(特约记者 贾子昂)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