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故事:人生也有走了弯路才能看到的未来
“一家1台。总有一天,全世界每个人都将拥有1台机器人。”
  对未来怀着这样信念的,就是ROBO GARAGE的社长,长期从事机器人设计制造工作的高桥智隆。

ROBO GARAGE公司的社长高桥智隆。(点击放大)
  高桥设计制作的机器人亲切可爱,跑行平稳,还会不时地跳跃,吸引了诸多关注。
  与松下的干电池和镍氢充电电池品牌同名的机器人“EVOLTA”就是其中之一。估计不少读者都通过该公司的宣传活动,目睹了这款小型人型机器人登顶美国大峡谷、在夏威夷完成铁人三项赛的身姿。此外,高桥开发的机器人和他本人也是日本的电视等公众媒体的常客,在海外也同样备受关注,他开发的机器人在2004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最酷发明”。
  笔者一直希望近距离采访独自撑起公司并亲自开发机器人的高桥。在2012年的春天,这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下定决心,重上大学
  一个周末的下午,笔者来到了位于东京驹场的东京大学尖端科学研究中心(尖端研)的研究室。高桥不仅是ROBO GARAGE的社长,同时还是尖端研的特聘副教授。一提到研究室,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堆满实验器具和论文的景象,而高桥研究室的接待区简直就像是欧美企业的接待展示区。在宽敞的接待区内,多台机器人一字排开。笔者在感叹其“品味真棒”的同时,也不禁感慨于给人以“刻板”印象的东大的宽容。
  高桥1975年生于大阪。因为当医生的父亲从事的研究的关系,他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曾经在加拿大的多伦多生活过两年。后来从日本的立命馆高中升入了立命馆大学产业社会学院。在上完大学3年级之后,到澳大利亚、纽约、洛杉矶呆了一年。他从高中的时候开始喜欢上滑雪,为了练好跳道速降、空中动作等花样滑雪的雪上技巧,高桥在学生时代有一段时间几乎住在滑雪场。
  听到高桥的经历,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他上了近10年大学。在按理说应该就业的时候,高桥却走了另一条路,在立命馆大学毕业后,又重新考取了京都大学工学院。对于他所绕的弯路,笔者充满了兴趣。因为笔者隐约感觉到,这其中有当今日本需要的东西。
  高桥既没有选择进研究生院深造,也没有转学或是转系。而是先从文科院系毕业,再转投工学院,与小他不少的高中生一起参加了他的第二次高考。对于高桥而言,在立命馆大学的学生生活某种意义上是探索并找到自己前进道路的准备期。
  高桥表示,他在立命馆上学的时候,“没有参加研究会,基本上无所事事”。其间虽曾赴海外留学,但那或许是因为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目标。
  之所以重新考入工学院,一大理由是从小就爱捣鼓机械。在看《铁臂阿童木》的时候,动画片中登场的机器人的机械身躯和设计图曾令他兴奋不已,他的整个孩提时代都沉浸在制作塑料模型和遥控模型之中。
  高桥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的时候,日本正处在IT(信息化技术)泡沫时代的鼎盛期。在那个时代,制造业并不受重视。回顾当时,高桥表示,“毕业于理工专业而就业于金融机构的学生很多”。

攀登大峡谷的机器人“EVOLTA”,由高桥开发。(图片:松下)(点击放大)
  高桥属于“70后”,日本的这一代人中出现了很多互联网风险企业的创始人。从小接触个人电脑和家用游戏机的这一代人不少都选择了从事IT行业。但高桥对那个时代却没什么好感。因为他虽然热衷于制造,但当时却很难找到相关的工作。
  即便如此,在第一次大学毕业的时候,高桥仍然想到大企业,而且是制造业就职。他当时想去的是一家生产钓具的厂商。因为在上小学的时候,他曾经痴迷钓黑鲈,被钓具的机械机构深深吸引。但最终,高桥下定决心选择从头开始,复读一年考上了京都大学。绕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小时候对于机械的热爱。
  进入京都大学后,开始走工学道路的高桥势不可挡。他把全部热情投入到机器人制作之中,从在校期间就开始发明技术。据说还在大学的建议下取得了专利。在毕业的同时,他创建了ROBO GARAGE,该公司是京都大学内的第一家风险企业。
如果把就业年龄延长10岁……

回复数 2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