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进化的空气净化器技术】(1)以气流控制“狙击”屋内灰尘
近年来,空气净化器实现了相当大的技术进步。在日本,普及率也超过了40%,即将迎来从“一家1台”增加到“一室1台”的时代。
  空气净化器在日本的普及始于大气污染逐渐成为社会问题的1960年代。空气净化器首先主要向工厂及学校等供货,在1980年前后,普通家庭的需求开始扩大,其主要原因是杉树花粉大量飘散以及花粉症患者大量发病。之后,由于新型流感流行及房间灰尘引发过敏等,随着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的种类及程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空气净化器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此前处于持平状态的空气净化器需求,以3年前作为分界点,转变成了一个增长型市场。作为销势良好的主要原因,可举从“一家1台”到“一室1台”的需求变化。
  作为普通家电得到消费者认知之后,空气净化器开始被要求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因此,近几年来成就了长足的技术进步。
  为了了解其技术进步的情况,记者访问了从1962年“松下精工”时代,就一直在制造和销售空气净化器的老牌厂商松下环境系统公司(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在就该公司的2012年度机型“F-VXH70”进行采访的过程中,解读空气净化器最新技术的3个关键浮出了水面。
  第1是用于抓取空气污物的“气流控制”,第2是用于在污物扩散之前将其吸入的“传感器”,第3是“加湿功能”。通过这些技术进步实现了“瘦身型、紧凑型”设计。

松下配备了最新技术的空气净化器“F-VXH70”,例如可强力吸入地板上30厘米处的房间灰尘的双叶片;提前检测人及宠物的动作,以便在灰尘扩散之前进行清洁的人传感器等。 (点击放大)
依靠2枚叶片产生较低、较长的气流

松下环境系统公司健康空气质量业务部第一技术小组空气清洁组组长木下刚
   松下环境系统公司健康空气质量业务部第一技术小组空气清洁组组长木下刚说:“在近几年的问卷调查中,许多客户将‘房间灰尘’列为‘希望通过空气净化器清除的污物’,这是我们进行此次技术开发的契机。”
  以往空气净化器的主要工作是去除香烟的烟气及异味等飘浮在空气中的物质。
  不过,自花粉症病例开始增加的1980年代起,去除“花粉”开始受到重视。
  之后,在室内饲养宠物的家庭增多,近年来,作为儿童过敏原(引起过敏的病原物质)的“房间灰尘”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粒子较小、较轻、飘浮在空气中的气味物质不同,房间灰尘的粒子较大、较重。因此,房间灰尘飘浮在室内的较低位置,过一段时间便会沉积在地板上,即便暂时净化了室内的空气,只要居住者进入室内、进行活动,房间灰尘又会飘扬起来。
  在同一组从事开发一线工作的副组长村田贤一说道:“为了强力且迅速地吸收这种房间灰尘,我们开发出了‘双叶片’结构。”


松下环境系统公司健康空气质量业务部技术第一小组空气清洁组副组长村田贤一
  从2012年度的最新机型开始配备的“双叶片”,是在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处设置2枚可动式叶片。
  实际上,通过电脑模拟进行比较实验的结果显示,其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单叶片的机型是气流向斜上方吹出,因此,当气流碰到天花板、到达对面一侧的房间角落时,势头已经衰减。其结果是,积存的花粉及房间灰尘被吸引到空气净化器进风口的途中,有一少部分会残留在房间的角落里。
  但是,配备了“双叶片”的今年的机型由于气流是向前方低处吹出,因此,能在较低位置产生循环的强气流,从而能够将灰尘吸入空气净化器。
注)气流的运动以黑色表示,房间灰尘按照浓度高低顺序用红色、黄色、绿色、海蓝色表示。

  的确,如果将叶片变为2枚,岂止是“吸尘”,简直就像“去取灰尘”一样,能够快速吸引远处的房间灰尘。
  那么,这个“双叶片”的创意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将空气净化器出风口的叶片从单片增至双片的“双叶片”,各个叶片可分别动作。(点击放大)
   木下回顾道:“为了更快、更强劲地去除房间灰尘,本公司一直专注于‘地板上30厘米’处的空气质量。2007年,在空气净化器前侧下部设置了房间灰尘专用进风口。”

利用电脑模拟的比较实验。由于单叶片生成(右)的气流容易扩散,因此,房间角落的灰尘会略有残留。而受到双叶片(右)控制的较低位置的气流可保持原有势头到达房间的对面一侧,因而空气净化器可在气流不扩散的情况下吸入灰尘。其结果是,房间灰尘的吸引速度比单叶片快了1.5倍。(点击放大)
吸尘过滤器也分为2部分,高速吸入房间灰尘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