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就是降低成本吗——日本VE全国大会实录
——“VE(Value Engineering,价值工程)是成本降低吗?”。我想开展VE活动的人多会被要求VE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总是被催促“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要是降低不了成本,还开展VE做什么?”。请您从使企业健康发展角度,谈谈您对开展VE的看法。
横田:降低不了成本完全是胡说。VE在降低成本上的奇效是人所共知的。在日本有很多成功应用的例子。我以前从事的工作与公共事业有关,因为觉得VE有助于降低公共事业的成本,所以才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回顾整个过程我发现,实际上VE并不是降低成本。
  大家知道,VE有四种模式可以提高价值(V)。但人们总是在讨论一种模式。学习VE是以降低成本为中心,各种发布信息也是把成本削减总额有多少,平均成本削减率为百分之几,投资倍率为几倍等,即都是把重点放在用成本来评估所有项目上的。
  拿公共事业来说,考虑到纳税额是固定的,那么就只有提高使用效率。此时,让人感到困扰的,是虽然有只论及削减成本的论文及事例,但没有能够提高功能的方法。这或许是我最初的障碍,又或许就是这一点引导我走进了价值工程研究的领域。
  于是我询问了很多人,在美国听到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我询问了各州政府的官员。当我询问你们将价值工程称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导入VE的目的是什么时,回答削减成本的州政府只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则回答是“达成共识”。意思是,一般需要花费两年时间才能与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而使用VE的话,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所以才导入了VE。
  实际上,我是头一次听说价值工程还有这样的效果,所以导入VE的目的不是削减成本。如果能更顺利地开展VE活动,价值工程的范围就会不断扩大。事实上我在很多论文中也介绍过,“削减成本只是VE的一个方面”。
只有开发新功能才能制胜
――感谢横田先生的发言。佐藤先生,从设计方面来说,是否有降低成本以外的例子?
佐藤:我在五十铃汽车任职时也零散地做过一些这方面工作,虽无法否定成本削减效果,但我觉得VE没有进一步发展,其原因是否与把重点完全放在了降低成本上有关。今年、去年甚至前年,获得VE活动优秀奖的基本上都是有效降低成本的公司。有点看不清未来的前景。


  降低成本对企业来说的确重要,但更需要开发新功能。我认为这上面蕴藏着新的竞争机会。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日本仍然可以生存下去。但是,随成本的降低,许多企业最终在做什么呢?是在逃离日本。因为地震及供电情况不稳定,企业纷纷进军海外,导致日本的产品制造不断消失。我认为,我们需要通过VE,将重心转移到增加功能上。
  比如,我最近从美国带回来的PET瓶,碰一下即可打开瓶盖。驾驶汽车时单手也能打开瓶盖。我去美国时看到这种瓶子感到很吃惊。而日本的PET瓶是右手抓住瓶盖,左手抓住瓶子来打开的,这样就没法开车了。就像PET瓶那样,只需一些小改进就能创造出新的VE。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如果能有更多的机会来讨论如何提高功能,使企业经营者对价值工程有较高的评价,VE就能摆脱降低成本的框架。
横田:请大家举手回答一个问题,请开展VE活动时意识到V=F/C的人举手。
  (会场上举手的人占大半)
  要所有人都举手才行啊。VE的第六步是选择对象领域,此时计算价值,并同时考虑价值水平及成本削减余地来选择对象领域的人有多少?
  (环顾会场)减少到了3成左右。这表明,虽然V=F/C是非常好的VE基本算式,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做到以某种形式将C和F数值化,并按照不同价值水平为改善对象排出优先顺序。
改变降低成本流程
横田:我们这些从事VE工作的人,尽管总是满怀激情地说提高价值仅停留于理想主义未免可惜,但接受提案的企业主及管理层很难有共鸣。企业管理层总是对能够降低多少成本兴趣盎然。这样的话,他们就只会对V=F/C中的C感兴趣了。
  不管V多么高,提出的方案很棒能提高价值,如果C不能降低的话,就失去了意义。尽管符合价值提高的原则,尽管有4种模式,但要采用成本上升的方案还是很难:企业主的判断很难,我们的解释也很难。最终只会沦为理想主义。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可惜。
佐藤:横田先生,就概念来说我并不否认F/C方程式,但觉得F不能作加法计算。F有很多功能,包括品质、使用感受以及使用功能等。以PET瓶为例,包括蓄水功能、易于饮用的功能以及防止漏水的功能等。C可以实际计算,但F的单位各不相同,无法计算,所以只能沦为概念式。我认为,虽然总是呼吁大家重视F/C,并推出了多种方法的方程式,但这上面还是存在矛盾的。
横田: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佐藤:必须从功能目标的制定开始来改变流程。原本VE就倾向于降低成本,其传入日本时就有以降低成本并减少材料采购费用为主的历史背景。是我过去所在的公司,上司也没有理解VE的含义。他们要求的仍然是降低成本。当时的我缺乏VE技术,而且开发出了类似于Tear Down的旨在降低成本的技术,所以被称赞“干得不错”。管理层总是追求眼前利益。我之所以数次获得社长奖,也都是因为降低了成本。
  所以,即便是普通员工,如果努力降低成本的话,也同样会获得褒奖,公司会说这样很好,而不会朝着F的方向迈进。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