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存储技术2014年将至极限,TDK实现1.5Tbit(英寸)面记录密度
作为提高硬盘面记录密度的“王牌”,长期以来一直在推进研发的“热辅助记录”终于有望实用化。目前的存储技术估计将在2014年前后达到极限,而以现有技术同等程度的制造成本实现的热辅助记录则有了眉目。
  TDK于2012年10月宣布,该公司利用热辅助记录用磁头,实现了“业界最高”的1.5Tbit/平方英寸的面记录密度(图1)。这是采用自旋支架*得到的实证数值,比特误码率为10-2,达到实用水平。TDK并未公布技术详情,只表示是通过改进磁头和硬盘介质等实现的。介质方面获得了昭和电工的技术支持。
*自旋支架:旨在评测光盘和磁头的试验装置。
  1.5Tbit/平方英寸的面记录密度约相当于现有量产产品的两倍。换算成2.5英寸硬盘的话,相当于每张碟片1TB,换算成3.5英寸硬盘的话则为2TB。TDK表示,“最早将在2014年内开始量产支持热辅助记录的磁头”。

图1:通过热辅助记录实现1.5Tbit/平方英寸的面记录密度
TDK开发出了采用近场光的热辅助记录式磁头(a)。通过该磁头实现了1.5Tbit/平方英寸的面记录密度(b)。(图由本站根据TDK的资料制作)

面记录密度增长缓慢,又遭受泰国洪灾打击
  对于面记录密度停滞不前的HDD硬盘来说,热辅助记录的实用化可能会成为救世主。HDD的记录方式在2005年前后开始从“纵向磁记录”转变成“垂直磁记录”,技术越来越成熟,约两年间面记录密度实现飞跃性提高,曾创下了半年增长70%的记录。不过,这种势头逐年减弱,低于硬盘厂商制定的两年翻番,也就是每年约40%的增长率目标。多位HDD技术人员表示,“在面记录密度达到1Tbit/平方英寸的2013年,现有技术已经无望再实现大幅增长”。作为能够打破这种状况、今后有望每年将面记录密度提高40%以上的技术,热辅助记录备受期待(图2)。

图2:通过采用热辅助记录方式继续提高面记录密度
最近几年HDD的面记录密度一直以年均30~40%的速度增长,不过其增长率逐年放缓,2011年秋季发生的泰国洪灾导致增长停滞。今后要想维持年均40%左右的增长率,导入热辅助记录等新技术势在必行。

  热辅助记录边通过近场光*对记录介质边加热边记录,因此可将室温下难以进行记录的高矫顽力磁性体用做记录膜。所以,可以轻松避免提高HDD记录密度时出现的磁记录数据在周围热量影响下消失的“热扰动”问题。
*近场光:在受光线照射的物体表面附近,向比波长还小的范围蔓延的光。
  据介绍,虽然热辅助记录能够提高面记录密度,但磁头的制造成本很可能会大幅上升。因为必须在记录磁头中嵌入作为光源的激光元件、光波导管和近场光发生机构等。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原因是生产技术在不断进步。据TDK磁头业务部硬盘磁头业务组尖端技术负责主管野口洁介绍,实际上,“完全有可能不用增加那么多的成本,以接近现有磁头成本的水平实现”。不过,该公司并未公布低成本化的具体方法。
与瓦记录并用
回复数 1 切换时间排序
需登录后查阅, 加载中......

目前注册实行审核/邀请制,欢迎灯友邀请好友注册,下载币奖励
邀请注册

为什么注册要审核

目前新版公测中,有任何BUG问题都可以联系我们
提交问题

或如无法回复,请访问此地址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