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雷士12.5亿销售目标恐难实现
近4个月以来,雷士照明股东内讧事件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上演了各种高管离职、群众罢工之后,纷争以吴长江回归雷士告终。回归之后吴长江即制定了2012年9-12月完成12.5亿元的销售目标。对此,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博士表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完成的,经历了这场纷争,雷士再不可能回归到以前在传统照明领域中的地位,可谓回天乏术。
对手林立 产业链缺失 短板明显或致雷士翻身难
张小飞认为,目前的照明行业主要分为四股主要力量:
首先是在传统照明行业中超过十亿规模的企业大约有十多家是做得很不错的,分别在封装、灯饰、渠道等方面各占优势,这些企业都想争做行业老大,这些企业存在的本身就对雷士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其次,早期进入中国照明市场的国际企业中做得最好的是飞利浦,规模约比雷士多十多亿左右,它在芯片、封装等中上游产业链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些优势保障了其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而雷士在中上游产业链方面是缺失的,只能依靠购买其他厂家生产的芯片等,产品质量就得不到一定的保障,这将使其品牌信誉受到威胁。
第三,除传统照明企业外,掌握了更多散热、驱动等技术的LED照明企业则更雄心勃勃。随着LED照明这项革命性技术的崛起,大量的资金、企业涌入市场,这些都会对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和变化,也对雷士造成了很大压力。
第四,是可能会改变行业发展进程、品牌分布的国有企业。目前能生存下来的国有企业都是经过了整改且具备一定实力的,而这些国有企业,或带有地方优势,或带有政策优势,在占据照明市场很大一块的公用照明项目上,即政府主导的各类项目上,比一般民企、台企、外企等更有优势。
在以上四股力量的虎视眈眈下,雷士要想恢复以前的地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再加上雷士在中上游产业链的长期缺失,今后可能导致的产品信誉危机等,则更为翻身之仗增添了不少难度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