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FinePix X100”闪亮登场只剩下了1个月。展示的舞台是在德国科隆召开的世界第一大相机展会“photokina 2010”。然而,X100的核心技术“混合取景器”的试制却令技术人员们叫苦不迭。销售部门在售价上也对开发团队毫不让步。就连主掌数码相机业务大权的樋口也难掩心中的忧虑。
“销售部的家伙们说得到轻巧……”
面对意想不到的难题,光学器件事业部上上下下都在发愁。“FinePixX100”已经决定在1个月后的“photokina2010”上展示,大家正准备喘口气的时候,事业部却接到了一纸命令。X100的特点是兼备光学式取景器(OVF:optical view finder)与电子式取景器(EVF:electricview finder)的“混合取景器”。而那条命令便是在photokina的现场展示这项技术。
X100一直是按照2011年3月上市的计划进行开发的。在上市的6个月之前,相机还不可能正常工作。因为不仅是取景器,就连摄像元件、图像处理LSI、光学镜头等大多数部件也都要全新开发。
为此,试制机的制作把完成取景器放在了首位。除了取景器之外,其他部件只能临时拼凑。这几乎相当于制作一部新款相机。
“要求展示性能与产品一样,说得到轻巧……”
试制品不仅要能够在OVF与EVF之间流畅切换,在按下快门后,EVF还必须马上显示出拍摄的图像。实现起来相当棘手。仅这个“马上”就让开发团队耗费了很长的时间来做调整。
“嗯。这种程度还算能拿出手。”
大家揉着疲惫的双眼熬了整整一个月。经过废寝忘食的努力,展品终于赶在开幕的前一天送到了photokina的会场。
那么贵的相机卖不出去 在技术团队艰苦奋斗的同时,另一个地方也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不低于10万日元会很难卖!”
“我们是说过想要高档相机,但没说过那么贵的相机。”
抱怨来自销售。其他公司的高端相机最贵也只有6万日元左右。销售人员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完全没有自信能够卖出去。
然而,主管商品策划的河原洋(现任富士胶片电子影像事业部商品部担当课长)率领的开发团队是以12万~13万日元为前提开发X100的。
“低于10万日元的话,就不能充分呈现高级感了。”
“而且,因为没有考虑成本,其实10万日元也没什么利润。”
双方虽然多次交换了意见,但每次讨论都是无果而终。
最终,数码相机业务的最高领导樋口武(现任富士胶片董事常务执行董事电子影像事业部长兼光学器件事业部长)拍了板。
统管数码相机业务的樋口武。
(摄影:中村 宏) “大家说的我都明白了。好,就定在12万~13万日元。”
接着,樋口就飞往了展示的舞台——德国。
40分钟的“潜伏”
- NE121015kos2.jpg
- NE121015kos1.jpg